余德慧,台湾屏东人,1951年生,台湾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心理研究所副教授,张老师文化公司总顾问,现任东华大学族群与文化关系研究所教授、谘商与辅导心理学系主任,教学内容包括:文化心理学、宗教人类学、文化咨询等。
余德慧早年从事临床心理学,担任心理学教授十余年,之后因觉得人的世界跟文化、经济、生活等息息相关,在加州伯克莱大学开始埋首于心理与医疗人类学,同时也浸淫于诠释现象心理学、宗教与临终照顾等研究领域。
近几年来,余德慧在慈济医院心莲病房担任义工,大量接触临终病人,并在慈济大学重新开设“生死学”课程。
著作有《诠释现象心理学》、《中国人的宽心之道》、《中国人的自我蜕变》、《中国人的生命转化——契机与开悟》、《孤独其实是坏事》、《男儿心事不轻弹》、《回首生机》、《感应之情》、《生命梦屋》、《情话色语》、《观山观云观生死》、《生命史学》与《生死无尽》等。
发表于2024-12-22
生死学十四讲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如何面对死亡?如何理解生命?如何真正活着? 生死事大,死亡是生命的目的地。早晚,每个人都要面对这道难关。近观死亡,跳出心智的束缚,透视生命的全貌,我们会发现生命更加宽广的存在。 余德慧先生是台湾大学的心理学博士,从事心理学教授与探讨生死学领域十多年。本书就...
评分被书名吸引,本来是抱着补充学校缺失的死亡教育去看的书,看过后才发现这大概是一本存在主义(尤其是海德格尔的思想)与灵修相结合的产物,果然一个人只能写他自己。这是余德慧老师在台湾大学开设的生死学课程的实录。不是“死亡学”的客观陈述。 这本书提供了的视角和之前看过...
评分《生死學十四講》是慈济大学余德慧教授的课堂讲稿,作者以海德格尔巨著《存在与时间》中的“常人”、“此在”、“向死而生”为起点,描述了我们生寄死归的修行理念。 在文中,余氏认为我们生命旅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心智自我阶段和默存存有阶段。心智自我阶段又名常...
评分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人人都逃脱不了。不过,很多人似乎都很忌讳这个话题。不是说了不详,而是因为死亡的恐惧使我们手足无措,一切意义、价值在死亡的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为了掩盖这种失控造成的不堪,我们宁愿假装若无其事。以为死亡未来之时,自然不用管它;死亡一旦来时,你...
评分大多人对生死没有概念,因为不在发生在你身边,看了这本书,模模糊糊,有个概念,在濒临死亡的时候也许会感觉灵魂的存在。
图书标签: 生死学 哲学 灵修心理 灵修 修行 心灵成长 禅 未知死,焉知生!
《生死学十四讲》是台湾生死学课程开创者余德慧教授的力作,畅销台湾多年,此次为大陆第一次引进简体版。生死事大,死亡是生命的目的地。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要面对这道难关。近观死亡,跳出心智的束缚,透视生命的全貌,你会发现生命更加宽广的存在。余德慧教授探讨生死学领域二十年,开创了华人世界第一门“生死学”课程。《生死学十四讲》是作者在多年对重症病人的临终陪护经验中,关于生死学的心悟。书中强调,我们不能用常理来判断重症病危的人们,必须跳出常理来理解生与死的本质。并借此深入分析到,我们在正常的生活状况下如何看待生命,如何找回灵性的力量。
《生死学十四讲》不仅是临终陪护人员难得的意见参考,更是每个人启悟生命真相的修行之书。二十年前,余德慧在台湾大学心理系,开设了华人世界的第一门“生死学”课程。当时,每一堂课都大大爆满。后来,余德慧离开台北,来到花莲的东华大学,并持续在花莲慈济医院的心莲病房担任义工,接触临终病人,亲证生死,既深刻体会到身体一步步毁败对人们心理的撞击,同时也见证到人们身上的灵性之光,如何在世俗事物的剥落之后,幽然显现。几年前,余德慧自己也曾遭逢重病,对于死亡有切身的观照,因而导引出更宽阔的对生死之学的体悟。2000年起,余德慧于慈济大学重开生死学课程,《生死学十四讲》是2002年的上课记录。作者学养与体验交织,融合了临终照顾实务、研究累积的学术理论及自身体验,文声如清水潺潺,提供人们一条“通往彻念的摆渡”之路。
虽简短,但慷锵有力,掷地有声。
评分读得很辛苦~
评分我的存在。
评分虽简短,但慷锵有力,掷地有声。
评分大小标题写的还行,细读内容原来是故弄玄虚,鸡肋书 都算不上。实践证明,相信书籍自带的宣传语,是愚蠢的行为
生死学十四讲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