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退台湾
榆林(陕西)、运城(山西)被困久日,无兵增援。12日,石家庄陷落之后,北方之民心士气尤完全动摇;加之,陈毅“股匪”窜扰豫西,南阳、安阳震动;江南各省几乎遍呈风声鹤唳之象,两广、湘、豫、浙、闽伏匪蠢动;李济深、冯玉祥且与之遥遥相应,公然宣告叛国,此诚存亡危机之秋也。
1947年11月30日(《蒋介石日记》)
阅地图所示“共匪”扩张之色别,令人惊怖,若对“匪”作战专重对付其军队主力,而不注重面积之原则,亦将限于不可挽救之地步。
1948年1月7日(《蒋介石日记》)
一 派陈仪接收台湾与“二•二八”事件
陈仪赴台接收
“二•二八”事件
二 调陈诚赴台准备后事
陈诚赴台准备后事
撤运国库黄金和故宫国宝
三 内外再挣扎一番
急访菲律宾、韩国
西南挣扎
四 在台复职
开办“革命实践研究院”
第三次复职
稳住阵脚
蒋介石到了台湾,那是一块他既熟悉又不熟悉的地方。既熟悉,台湾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1945年从日本手里收回;又不熟悉,它在荷兰、西班牙人的手里几十年,郑成功收回了,又是相对独立于清王朝,后来又在日本人手里半个世纪,搞了“皇民化”。蒋介石到了台湾,设法在岛内稳住阵脚,他在党务及政治、经济、外交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革,使岛内的民风民俗起了变化。
一 改造中国国民党
为什么要“改造”?
“改造”的过程
在“改造”中动了亲信与要员
中国国民党“七大”的召开
二 排斥异己
吴国桢他乡避祸
孙立人“兵变”被囚
阎锡山“种能洞”读书
何应钦“四处打杂”
白崇禧晚景凄凉
三 控制群众团体
再造“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
建立“中华妇女反共抗俄联合会”
四 “万年国会”与地方自治
“万年国会”
地方自治
五 整顿经济
平抑物价
土地改革
扶植工商企业
六 重建“情治”与革新“军制”
重建“情治”
革新“军制”
七 争取生存的“外交”
国民党“外交”史上最黯淡的一刻
争取“外交”生存
美国对台政策的突变
美、蒋战略关系的确立
蒋介石给在美国的宋美龄的电文
“反攻大陆”
蒋介石在台湾稳住阵脚的同时,他念念不忘“反攻大陆”。不知道,蒋介石作为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是怎么想的?!他难道不晓得要“反攻大陆”是不可能的;应该说他是了解这一点的,即使大陆发生一个又一个政治运动,差一点摇撼了民生,但历史是根本无法回头的。蒋介石在“反攻大陆”中,既有一套政策,又有前后三次军事“实践”,均无济于事;岛内的经济却有了大步的发展,中华文化有了“复兴”。
一 “反攻大陆”政策的形成和实施
“反攻大陆”政策的提出
“反攻”政策的两次调整和最后破灭
第一次军事“反攻”和撤退大陈
第二次军事“反攻”高潮与“八•二三”炮战
第三次军事“反攻”高潮与“光复”无望
二 “家天下”统治的不断强化
终身“总统”的合法化
《自由中国》事件和雷震入狱
中国民主党的流产
“文星”案与“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CC派的解体
“湖口兵变”耶?“湖口事件”耶?
台岛经济的初步发展
三 “外交”出现危机
“五•二四”事件的爆发
“康隆报告”风波及联大席位危机
“外交防线”的破裂
迟暮岁月
蒋介石的迟暮岁月是理性了一些,他已经在一步一步地把权力移交给儿子蒋经国,把台湾的“本土化”与“年轻化”日渐交给蒋经国;他在“外交”上受到三次挫败之后,他只能把“革新保台”代替了他原来梦想的“反攻大陆”。岁月无情,横祸飞来,作为妻子眼中的良侣、儿子眼中的慈父、基督眼中的信徒、侍卫眼中的老兵的蒋介石在台湾逝世。死前他长叹过,叹他一生如此结局,叹他丢掉了大陆偏安一隅,叹他无法变“梦”为现实。这长叹也许是一个谜,既易解又不易解。
一 传子苦心
一届四次“国大”
连任第五任“总统”
二 革新保台
革新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
行政革新的全面展开
人事革新与管理阶层的年轻化
“宪政”革新与“本土化”政策的实施
经济革新与“十信弊案”
三 “外交战线”的溃决
不祥的先兆
第一个打击——逐出联合国
第二个打击——《上海公报》的签订
第三个打击——中日建交
四 在最后的日子里
妻子眼中的良侣
二子眼中的慈父
基督眼中的信徒
侍卫眼中的老兵
飞来横祸
回光返照
风雨中的宁静
《病中随笔》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