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
法国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1908年生于巴黎,1929年获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5年与让-保罗·萨特、莫里斯·梅洛-庞蒂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在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
发表于2025-04-04
要焚毁萨德吗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年轻的萨德丝毫不像个革命者,甚至也不算叛逆;他准备原封不动地接受社会;他顺从父亲,以至于在二十三岁时接受父亲安排的自己不喜欢的妻子,他不指望世袭意义上所注定的命运之外的东西:他将成为丈夫,父亲,侯爵,上尉,领主,摄政官;他根本不希望拒绝他的地位和妻子娘家的...
评分提起波伏娃,就在写下上述标题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现出近二十年前初读其回忆录时的情形:那是一册名为《西蒙·波娃回忆录(第一卷)》的平装本,比后来我在图书馆见到的煌煌八大卷的精装本,显然要简陋得多。事实上,当我在离家仅几步之遥的小书店见到它时,并不...
评分年轻的萨德丝毫不像个革命者,甚至也不算叛逆;他准备原封不动地接受社会;他顺从父亲,以至于在二十三岁时接受父亲安排的自己不喜欢的妻子,他不指望世袭意义上所注定的命运之外的东西:他将成为丈夫,父亲,侯爵,上尉,领主,摄政官;他根本不希望拒绝他的地位和妻子娘家的...
评分如此可爱的动物,只能把你放入笼中,你是虎,是豹, 自然是暴力之后的和平,是分配之后的相对平等, 自然可以是善,也可以是恶,可以是你,可以是我, 告诉人类追求理想在现实环境下的艰难, 看啊,两个鸡巴插入你的肛门。
评分如此可爱的动物,只能把你放入笼中,你是虎,是豹, 自然是暴力之后的和平,是分配之后的相对平等, 自然可以是善,也可以是恶,可以是你,可以是我, 告诉人类追求理想在现实环境下的艰难, 看啊,两个鸡巴插入你的肛门。
图书标签: 波伏瓦 法国 哲学 西蒙娜·德·波伏瓦 法国文学 文化研究 文学 外国文学
收随笔《要焚毁萨德吗》、《当今右翼思想》和《梅洛-庞蒂和伪萨特学说》。特权总是自私的,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然而思想总是追求普遍性:在普遍范畴内让特权的拥有正当化并非易事。作者研究了三点:知识分子与统治阶级的关系;今天的右翼意识形态;萨德试图融合两个阶级、资产阶级哲学家的理性主义与贵族阶层的特权所遭遇的失败。
讲萨德那篇真好,到萨特那里,就开始把庞帝的吊诡和过度表意扯进来了,太绕了。
评分人人都爱萨小德
评分人人都爱萨小德
评分实在感激波伏瓦。《要焚毁萨德吗》这篇文章解答了我读完陀翁《罪与罚》之后产生的很多疑惑,更在不同层面挑战了我目前的思想框架。她的论证是激昂的,同时也是冷静客观的。她用了存在主义的一些观点去分析萨德的行为,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试图指出其中存在的某种真理性和可饶恕性,或是对所谓美德所谓公平所谓正义等僵化腐朽的社会观念提出质疑和追问,还在于,通过一种弹簧般的论证,萨德这一人物才变得真实完整起来,其行为的真实性质和启发意义才变得清晰彻底和深刻有力起来。不应仅仅通过把一个人框入普世流俗的伦理观价值观去认评价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从一个“自由的人真实的人独立个体”的角度,从“人拥有自由的自我选择的权利,选择,行动,然后不推诿地主动承担行动的后果”的角度,从“人与人的真正关系”的角度、从“本真性的道德”的角度。
评分问题不在于萨德有多么邪恶,在于萨德如何勇于承担邪恶。面对虚伪麻木的善,萨德以罪行对抗,罪行才是真正的善,恶是道德的。所谓美德,毫无根基。但恶却建立于感官,而感官才是唯一的现实,自然则是全部的现实。自然令人生厌,但不得违抗,遵守这邪恶的自然才是理性的选择,才会获得幸福。丑陋的远胜于美丽的,因为丑陋才是深刻的,现实的。萨德不赞同激情的罪行,他是孤独的,绝对理性的。领先弗洛伊德的萨德:情色是人类行为第一推动力。获得自由,只有在个人的邪恶、无限的情色中才可能实现。然而当社会以披着伪善的邪恶强加于萨德,无疑也消解了他的努力。
要焚毁萨德吗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