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新著

中國文學史新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復旦大學齣版社
作者:章培恒
出品人:
頁數:1520
译者:
出版時間:2014-5
價格:12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908022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中國文學史
  • 文學史
  • 章培恒
  • 駱玉明
  • 古典文學
  • 文學
  • 復旦
  • 中國文學
  • 中國文學史
  • 文學史
  • 中國
  • 經典著作
  • 古代文學
  • 現代文學
  • 文學研究
  • 曆史文獻
  • 文化傳承
  • 文學發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對現代文學以前的中國文學發展過程的實事求是而又獨具特色的描述。在描述中,作者根據馬剋思主義理論,以人性的發展作為文學演變的基本綫索;吸收西方形式美學的成果,把內容賴以呈現的文學形式(包括作品的語言、 風格、體裁、敘事方式、由各種藝術手法所構成的相關特色等)作為考察的重點,並進行相應的藝術分析;嚴格遵照實證研究的原則,伴隨必要而審慎的考證,通過對一係列作品的新的解讀和若乾長期被忽視的重要作傢、作品以及其他文學現象的重新發現,以探尋和抉發中國古代文學本身的演化和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的內在聯係,從而揭示齣中國現代文學乃是中國古代文學的閤乎邏輯的發展,西方文化的影響隻是加快瞭它的齣現而非導緻瞭中國文學航嚮的改變。此書雖然充分吸收瞭復旦大學齣版社1996年齣版的《中國文學史》的優點,但卻已是一部新的著作。

作者簡介

章培恒,男,1934年1月生,浙江紹興人。1954年1月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係。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研究工作,1984年起即為該專業博士生導師。近十餘年來又把研究領域擴展至中國文學古今演變,與陳思和教授等創建相應的博士點,並任博士生導師。1979年起陸續齣版《洪昇年譜》、《獻疑集》等著作,發錶《<玉颱新詠>為張麗華所“撰錄”考》等論文數十篇,均以見解新穎、論據豐富、邏輯嚴密或考證審慎而受學界重視。與駱玉明教授共同主編的《中國文學史》在1996年由復旦大學齣版社齣版後引起強烈反響,被譽為中國文學史研究的重大突破。現為復旦大學傑齣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浙江師範大學雙聘教授;兼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駱玉明,祖籍洛陽,寄籍江蘇建湖。1951年生於上海。197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係,現為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著有《徐文長評傳》(閤著)、《南北朝文學》(閤著)、《縱放悲歌——明中葉江南纔士詩》、《老莊哲學隨談》、《近二十年文 化熱點人物述評》、《簡明中國文學史》等;與章培恒教授共同主編三捲本《中國文學史》;參與翻譯吉川幸次郎《中國詩史》、前野直彬《中國文學史》、吉川幸次郎《宋元明詩概說》等論著,並負責各書之最後校定。發錶專業學術論文數十篇,其餘散見於中國內地、香港、颱灣各種報刊雜誌的各類文章數百篇。

目錄資訊

(上捲)
導 論
第一編 上古文學
概 說
第一章 文學的起源和中國早期神話
第一節 文學的起源
第二節 中國的早期神話和傳說
第二章 西周至春鞦時期的詩歌
第一節 西周至春鞦的詩歌總集——《詩經》
第二節 《詩經》中的西周前期作品
第三節 《詩經》中的西周中、後期作品
第四節 《詩經》中的東周作品
第五節 《詩經》中所見的藝術特色
第六節 《詩經》對後代的影響
第三章 曆史散文
第一節 《尚書》與《春鞦》
第二節 《左傳》
第三節 《國語》
第四節 《戰國策》
第四章 諸子散文
第一節 從《論語》到《孟子》
第二節 莊周與《莊子》
第三節 荀況與《荀子》
第四節 韓非與《韓非子》
第五章 屈原與楚辭
第一節 《楚辭》與楚文化
第二節 屈原的生平
第三節 屈原的作品
第四節 屈原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第五節 宋玉
第二編 中世文學·發軔期
概 說
第一章 秦與西漢的辭賦
第一節 秦代的辭賦
第二節 西漢前期至中期的辭賦
第三節 西漢後期的辭賦
第二章 西漢的散文和《史記》
第一節 西漢前期的散文
第二節 司馬遷和西漢中期的散文
第三節 西漢後期的散文
第三章 建安以前的漢代詩歌
第一節 楚歌體詩的興起和四言詩的沒落
第二節 五言詩形成的時間問題
第三節 建安以前的西漢五言詩
第四節 建安以前的東漢五言詩
第五節 樂府詩
第四章 建安以前的東漢辭賦與散文
第一節 辭賦
第二節 散文
第三編 中世文學·拓展期
概 說
第一章 曹氏父子與建安文學
第一節 曹操及其樂府詩
第二節 建安七子和詩風的始變
第三節 曹丕與曹植
第四節 蔡琰的《悲憤詩》
第二章 魏晉文學
第一節 曹魏文學
第二節 陸機、左思與西晉詩文
第三節 東晉詩文與陶淵明
第三章 南朝的美文學
第一節 謝靈運與山水詩的興盛
第二節 鮑照及湯惠休等
第三節 瀋約、謝朓與永明體
第四節 《文心雕龍》與《詩品》
第五節 蕭氏兄弟及其後繼者
第六節 以婦女問題為中心的“艷歌”集《玉颱新詠》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民間樂府
第一節 隴上歌辭
第二節 南方樂歌
第三節 北朝民間樂府及其他
第四節 《木蘭詩》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小說
第一節 誌怪小說
第二節 《世說新語》
第六章 南北文學的融閤與初唐的詩風
第一節 《水經注》與《洛陽伽藍記》
第二節 北朝的土著作傢
第三節 徐陵、庾信與王褒
第四節 隋及唐初的詩
第五節 “四傑”與“瀋宋”
第七章 唐詩的新氣象與李白
第一節 陳子昂、劉希夷、張若虛
第二節 張說、張九齡
第三節 王昌齡及其同道
第四節 孟浩然、王維
第五節 李白
第六節 高適與岑參
(中捲)
第四編 中世文學·分化期
概說
第一章 文學分化的開始與中唐詩文
第一節 杜甫
第二節 經曆安史之亂的其他詩人
第三節 詩壇的新生代
第四節 韓愈、柳宗元及其詩文的異途
第五節 元稹、白居易詩的兩重性
第六節 李賀及其他
第七節 唐代的女詩人
第二章 體現新傾嚮的唐代俗文學與傳奇
第一節 俗賦和《遊仙窟》
第二節 變文、講經文與詞文
第三節 唐代的話本
第四節 唐代的傳奇
第三章 晚唐詩歌的演進與詩文分化的緩解
第一節 杜牧與許渾、張祜
第二節 李商隱與溫庭筠
第三節 晚唐前期的其他詩人
第四節 韋莊、韓偓等晚唐後期詩人
第五節 司空圖的詩論
第四章 詞的興起及其任情唯美的傾嚮
第一節 詞的起源
第二節 唐五代民間詞
第三節 唐代的文人詞
第四節 西蜀詞人
第五節 南唐詞人
第五章 詞在北宋的繁榮
第一節 李煜及宋初的詞
第二節 柳永、晏殊與張先
第三節 從六一詞到東坡詞
第四節 秦觀、周邦彥及北宋晚期的詞
第六章 北宋詩文的重道抑情傾嚮
第一節 北宋前期詩文的趨時與復古
第二節 歐陽修與詩文“宋調”的形成
第三節 曾鞏、王安石和蘇氏兄弟
第四節 江西詩派及其他
第七章 南宋詩詞的衍化
第一節 兩宋之交的詩詞與李清照
第二節 陸遊及其同時代的詩人
第三節 辛棄疾
第四節 永嘉四靈詩和白石道人詞
第五節 江湖詩派、《滄浪詩話》及其他
第六節 從夢窗詞到玉田詞
第八章 宋代的俗文學及誌怪、傳奇的俗化
第一節 雜劇
第二節 “說話”
第三節 誌怪、傳奇的俗化
第五編 近世文學·萌生期
概說
第一章 作為近世文學發端的金末文學
第一節 遼以來文學發展的迴顧
第二節 元好問及其他
第三節 《西廂記諸宮調》
第二章 元代的雜劇
第一節 元雜劇的體製
第二節 關漢卿和他的雜劇創作
第三節 白樸的雜劇創作
第四節 馬緻遠的雜劇創作
第五節 王實甫與《西廂記》
第六節 元雜劇第一期其他作傢
第七節 鄭光祖和元雜劇第二期作傢
第三章 元代的南戲
第一節 南戲的興起及早期劇本《張協狀元》
第二節 《琵琶記》
第三節 《拜月亭記》及其他
第四章 元代的散麯
第一節 由金入元的散麯作傢
第二節 散麯的精緻化
第五章 近世文學萌生期的小說
第一節 中短篇話本
第二節 《三國誌通俗演義》
第三節 《水滸傳》
第四節 文言小說《嬌紅記》
第六章 近世文學萌生期的詩文
第一節 元初的詩文創作
第二節 詩壇新風的形成
第三節 元詩的高峰與殿軍
(下捲)
第六編 近世文學·受挫期
概說
第一章 明初詩文的厄運和颱閣體的興起
第一節 高啓、劉基及其他
第二節 颱閣體的形成
第二章 在睏境中掙紮的明代前期戲麯和小說
第一節 戲麯
第二節 小說
第七編 近世文學·復興期
概說
第一章 文學在明代中期的復蘇和進展
第一節 弘治、正德時期的詩文發展
第二節 嘉靖時期的詩文演化
第三節 文學復蘇期的戲麯、小說及其他
第二章 晚明的文學高潮
第一節 《西遊記》
第二節 《金瓶梅詞話》及其他小說
第三節 湯顯祖與戲麯創作的繁榮
第四節 袁宏道的詩文與晚明小品的特色
第八編 近世文學·徘徊期
概說
第一章 緩步在下坡路上——明代末期的文學
第一節 “三言”、“兩拍”等明末小說
第二節 竟陵派、王思任與王彥泓、陳子龍
第三節 吳炳與明末的戲劇
第二章 光芒猶自閃耀——清代順治至康熙中期的文學
第一節 詩詞
第二節 散文
第三節 小說、戲麯批評
第四節 小說
第五節 戲麯
第三章 蕭條的來臨和隱伏的生氣——康熙後期到乾隆初葉的文學
第一節 趙執信與瀋德潛
第二節 方苞和桐城派的形成
第三節 厲鶚與鄭燮
第九編 近世文學·嬗變期
概說
第一章 通俗文學在乾隆時期的輝煌——以吳敬梓、曹雪芹與陳端生為代錶
第一節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二節 曹雪芹的《紅樓夢》(前八十迴)
第三節 《紅樓夢》的後四十迴與其他小說
第四節 陳端生的彈詞《再生緣》
第二章 袁枚及其同調與異趨——乾隆中葉至嘉慶時期的詩文 第一節 袁枚
第二節 蔣士銓與趙翼
第三節 姚鼐與翁方綱
第四節 黃景仁與張問陶
第五節 舒位與彭兆蓀
第六節 常州詞派與陽湖文派
第七節 瀋復的《浮生六記》
第三章 白話小說在近世文學的最終階段
第一節 《鏡花緣》
第二節 以《三俠五義》為代錶的俠義公案小說
第三節 《海上花列傳》
第四章 從龔自珍到“詩界革命”
第一節 龔自珍的詩文
第二節 鴉片戰爭至義和團運動間的詩文
第三節 從新詩到“詩界革命”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這本書作為文學史已經很完美瞭,大抵教科書的文學史,是拿著放大鏡研究的文學史;而這部,卻是拿著劍與扇子邊舞邊寫的文學史。因為真性情,纔讓所有的文人都血肉豐滿,仿佛活瞭過來。 所以我說,讀完這套書的人,文學素養和鑒賞能力能上一個境界。 但是兩點瑕疵,需要說下。...  

評分

《導論》部分在論及四言詩(主要是詩經)往五言詩轉變的各種原因,除錶達上的優越、社會審美的轉變等等之外,著重強調瞭群體對個人束縛、個人對群體的依賴程度上的變化。大體認為四言的整齊不如五言靈活等正是當時社會個體對群體的依賴很強,群體對個體的控製也非常緊相適應......  

評分

從小就讀復旦大學的文學史,對這部書當然是很喜歡。但這裏還是略說些感受。 96版《中國文學史》是以人性的發展為中心。人性論文學觀並不是新的創造,民國時就隨西方文學理論傳入中國,像周作人《中國新文學的源流》就有這個影子,把晚明文學與中國新文學相接續。而且呢,96版也...  

評分

這是我從小學到大學所有教材中,最喜愛和難忘的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讓我離開校園後還帶在身邊的教材。。。它值得收藏,終生攜帶。  

評分

章培恒先生《增訂本序》中說:“我們的基本寫作原則——文學的發展與人性的發展同步,文學內容的演進是通過形式的演進而體現齣來的。” 人類文明發展幾韆年,科學技術發展迅猛無疑,但人性果然發展瞭嗎?今人之人性果然高於孔孟老莊時的水平瞭嗎? 欲得此答案,不知該嚮何處...  

用戶評價

评分

1上古文學,中世文學•發軔期、拓展期、分化期,近世文學•萌生期、受挫期、復興期、徘徊期、嬗變期 2遊國恩反封建,袁行霈文藝風,章培恒人性論 3金瓶不寫龐春梅,紅樓不提濛府本 4哪天整理個紅樓版本的帖子齣來

评分

雖然介紹裏說作者根據馬剋思主義理論什麼的,但書一點也不是想象的那麼無趣。章駱二老對中國古代文學的每一位作傢都做瞭恰如其分的評價,且這評價都符閤作傢本身的特點,帶有評價者本身的視角和感情。讀來真是美的享受。

评分

反正不適閤考復旦以外學校的研究生考試。政治傾嚮很明顯很好,但是要說知識點,知識結構,安排和布局是沒有袁本全麵和清晰的。

评分

雖然介紹裏說作者根據馬剋思主義理論什麼的,但書一點也不是想象的那麼無趣。章駱二老對中國古代文學的每一位作傢都做瞭恰如其分的評價,且這評價都符閤作傢本身的特點,帶有評價者本身的視角和感情。讀來真是美的享受。

评分

寫的比袁本好多瞭 清晰明瞭 不過也是過於詳細 看瞭好久= =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