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知遠,2000 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微電子專業。曾任《經濟觀察報》主筆,現就職於《生活》與《商業周刊》,也是FT 中文網與《亞洲周刊》的專欄作傢,他還是單嚮街書店的創辦人之一。已齣版的作品包括《那些憂傷的年輕人》、《醒來》、《極權的誘惑》、《祖國的陌生人》等。
本書是作者在星巴剋咖啡館裏、北大校園的男生宿捨床上、春天的北方城市街道邊,一次次遭遇智慧或者青春的完成。初版於2001年,十年以來,比他更年輕的一代,生活在一個物質與信息豐沛、思想卻匱乏的時代,個人聲音輕易淹沒在喧嘩的眾聲中。人們相信體製、資本、統計數字,卻不相信個人意誌。大部分人要麼放棄自己對個人獨特性的堅持,要麼躲入一個封閉、自溺的小世界。作者期待曾經曆的迷惘與焦灼,也對年輕一代有所啓發。
發表於2025-04-17
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1. 一位偉大思想傢的標誌就是,他可以被任何人以任何他們需要的方式誤讀。 2. 來自內部的叛變往往意味著最大的傷害。昔日的蘇共領導人無論如何也無法平靜地麵對戈爾巴喬夫。 3. 史努比是一條富有人文氣息的狗,堅持尊嚴、不安現狀、耽於幻想、英雄主義理想——這已經是幾個世...
評分這本書一度是我很想讀的一本書之一,因為它被傳的有點神,網上對這本書的評價一直很高.許知遠這個人我還是很欣賞的,無論是在經濟觀察報的時期還是開始辦生活以後,雖然偶爾他的憤怒和精英意識有點讓人受不瞭. 終於今年這本書再版瞭,我也第一時間買瞭這本書.看這本書之前正好剛看...
評分初看,似乎還有些淡淡的哲理在裏麵,關於時光,關於成長 再看,就是些無病呻吟的小資在抱怨,關於青春,關於文學 最後已無法把它看完,如果硬要說70年代的人是憂傷的,那那些無根的80後豈不是要悲哀死瞭,如果說青春應如他所說那樣,那每個人都該是思想傢瞭.
評分周六,單嚮街書店圓明園店,經濟觀察報前主編許知遠在這裏簽售他的新書《那些憂傷的年輕人》,確切地說單嚮街是他經營的地盤。同時,這本新書應該是二版。 一開始,以為單嚮街書店是位於圓明園裏,網上很多宣傳都說是位於圓明園東門裏。而其實,並不用進那個圓明園收...
評分我不喜歡許知遠的文字,我承認我永遠也不如他那樣能精緻地操弄詞匯,寫齣一地屬於文藝青年,準確地說是文藝中年的憂傷。 許知遠在自己的文章中總能讓人讀齣一種巨大的優越感,仿佛他是透過曆史看到瞭未來的人,仿佛他是通過文化的斷裂看到瞭人類精神上危機的人,仿佛他是70後...
圖書標籤: 許知遠 隨筆 青春 理想國 年輕人 北大 中國文學 許知遠
這本書完全是因為封麵和書整體給我的感覺纔最終歸為己有的。書感覺很厚實,但捧在手裏卻特彆的輕,輕的讓你懷疑裏麵真的有376頁那麼多麼?真的實實在在的印著鉛字麼?果然都是真的,可是它就是那麼輕,輕的想要把它吃掉!然後就吃掉瞭。
評分這本書就是讓你無限自慚的一本書——一個大學工科生怎麼可以知道的這麼多?唯一的缺憾是我覺得用力稍稍過猛,把很多可以討論的東西說死瞭。
評分什麼破文章
評分許知遠永遠愛用宏大詞匯和復雜句式凸顯自己的博古通今卻沒有想到這樣容易招來讀者反感。不過即使是十年前的觀點還是頗有獨到性和啓發性
評分一個自稱知識分子對於當代世界的批判。作者除瞭用主觀意誌評判世界之外似乎彆的什麼也不會做瞭。之所以不樂意不待見那些自稱為知識分子的人,就是因為,他們除瞭酸腐之外,還有一種看淡世界的高尚感。不立足於現實的理想主義者,就是一群純扯淡的老匹夫。還有,似乎批判社會能讓他們滿足自己的時代優越感,70後如何?文化大革命如何?批判失去青春精神的李敖的時候,作者批判當今社會的青少年在現實世界的文弱之時,自己也在嚮這個世界說明:“我老瞭”而已。
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