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生于1949年。29岁开始写作,处女作《且听风吟》获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问世的《挪威的森林》轰动全球。2004年《天黑以后》隆重出版。2009年《1Q84》震撼上市。写作之余,热衷翻译,热爱跑步。
《天黑以后》讲述冬日东京深夜11点到清晨6点的故事。悬浮于空中的“视点”静静注视都市中的光景,各色人等在夜色中依次登场,每个人怀有的秘密与孤独逐一展现。本书描写的现象,不是梦境,不是隐喻,正是我们眼前的现实。
施小炜,翻译家、学者。译有《1Q84》、《天黑以后》、《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老师的提包》等。
《天黑以后》内容简介:映入眼帘的,是都市的身姿。透过在夜空中高翔的飞鸟的眼睛,我们从天上俯瞰着这光景。都市望去仿佛一头巨大的活物,遵循其自身的原理运转。我们的视线选取尤为辉煌灿烂的一角,静静地降落。
色诺芬的《长征记》,福楼拜的《萨朗波》,村上春树的《天黑以后》,三者风马牛不相及,我偏将它们扯一起,谁让我碰巧在这段时间看了它们呢?阅读就是这般自由。 色诺芬回忆公元前401年远征波斯亲历的万人大撤退;福楼拜遥想公元前3世纪迦太基的雇佣军骚乱,搜集资料,实地考...
评分色诺芬的《长征记》,福楼拜的《萨朗波》,村上春树的《天黑以后》,三者风马牛不相及,我偏将它们扯一起,谁让我碰巧在这段时间看了它们呢?阅读就是这般自由。 色诺芬回忆公元前401年远征波斯亲历的万人大撤退;福楼拜遥想公元前3世纪迦太基的雇佣军骚乱,搜集资料,实地考...
评分村上春树实际上看的并不多,认真看过的只有<挪威的森林>和<舞/舞/舞>,<海边的卡夫卡>看了大半,<斯普特尼克恋人>也只看了1/3不过,喜欢的是他描述的方式和洞察力.在他笔下,似乎任何生物都散发一股奇特的生命力. 这次的目标是黑夜之后,一切在默默的发生,时间似乎被黑夜吞没,其实文...
评分最可贵的啊,就是我能大多时候在非常恰当的时间遇见他的作品。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现在仍非常喜欢你。”她信上最后写道,“你温存亲切,是个十分好的人,不是说谎。但有时我觉得光这样似乎有点不够,为什么有这种感觉我也不明白,而且这么说很是过分,或许等于什么...
评分"对了,就像章鱼,生活在深海底的巨大的章鱼,有顽强的生命力,在黑暗的海中朝某处行进......任何人都无法把它杀死,因为它太强有力了,住的地方太深了,甚至心脏在哪都无从得知.我当时所感觉到的,就是这种深深的恐怖,并且伴随着绝望感---哪怕去天涯海角也逃不出那家伙的手心."-----...
像村上君写在纸上的一部电影,每个角色和场景都可以寥寥几笔勾勒出模样,每个人都有未尽的故事。话多的男孩子和不善交流的女孩子,沉默阴郁气质的男人和外表粗糙内心善良的女人,爵士乐,酒吧,夜生活。关于求知欲的那一段很喜欢,蟋蟀和玛丽的谈话也是。有恶有美,有放弃也有坚持,非常村上的一本小书~
评分查了一下写于2004年,书中没有序。觉得很适合普通读者的一本村上,没有难懂的隐晦的不可接受的东西(如果硬要说招妓和电视机也难以接受或难以理解的话也没办法)。画面感很强很适合做电影剧本,写姐姐的时候更用了描述电影镜头的方式来交待,或者说“漫画感”很强也未免不可,阿熏和高桥都很漫画,但都不讨厌尤其高桥一开始我以为会塑成高大上的傻蛋,后来发现理智可爱很贴近普通人。电视机一段疏离感很强,但睡觉的寓意很好,结尾舒适没有太过揪心,抱在一起的姐妹让我哭了。不知为什么我内心把两书混了,感觉高桥弄丢了火柴盒上的号码,再也没有见过女主。其实自然不是,天亮了,故事结束了,就是这样,可能是因为两书都有“中国”意向吧。白川让人恐怖,可他是发达的城市中的普适形象,可能也正是这一点更为恐怖吧。读起来不轻松但没有困难的一本
评分我为了这个竟然还拍了一个纪录片。
评分只是比较关心白川的结局
评分真好看啊,“深夜自有深夜的时间流逝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