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象
冯象,上海人。少年负笈云南边疆,从兄弟民族受“再教育”凡九年成材,获北大英美文学硕士,哈佛中古文学博士(Ph.D),耶鲁法律博士(J.D)。现定居美国,从事知识产权与竞争资讯等领域的法律业务,业余写作。著/译有:《贝奥武甫:古英语史诗》(北京三联,1992),《中国知识产权》(英文,Sweet&Maxwell,1997,增订版2003),《木腿正义》(中山大学,1999),《玻璃岛》(北京三联,2003),《政法笔记》(江苏人民,2004),《尘土亚当》(待出)及法学评论、小说诗歌若干。
发表于2025-04-07
政法笔记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此书的大部分文章写于千禧年初,十几年过去了,对比当时的文章,我国的法制建设还是有一定成果的。无论是“依法治国”入宪、大力宣扬的“建设法治国家”、“让每一个人民群众都感觉到公平正义”,还是《刑事诉讼法》中明文规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修订中的《行政法》、内...
评分是为学法的同学推荐的这本书。 同学很崇拜冯象, 不过的确是牛的。 什么是法盲? 我们靠什么判断,法又靠什么判断它自己? 看过这本书才觉得自己就像法盲…… 不过有一点提醒,也许作者研究了古英文太久,他的中文表达总显得有些蹩脚,经常加些插入语之类,读起来有些费劲。
评分作为法学文集,本书亦是从故事或案例着手,引出某一现象加以评述,或就此引出相关的法学理论、原理,论说见解和观点。与众不同的是,本书作者系英美文学专业出身,同时兼顺法学,对宗教、伦理也有很深的研究。因此,本书在法学文集中自有独特之处,令人深感作者知识之渊博,文...
评分此书的大部分文章写于千禧年初,十几年过去了,对比当时的文章,我国的法制建设还是有一定成果的。无论是“依法治国”入宪、大力宣扬的“建设法治国家”、“让每一个人民群众都感觉到公平正义”,还是《刑事诉讼法》中明文规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修订中的《行政法》、内...
评分冯象先生有着传奇般的求学传奇。 《政法笔记》也有着可怕的学术深度和广度,即使它被定位在普法读物的行列里。“笔记”之名说明它并不是一个严肃庞大的学术体系,相反,它只是一本表面上平易近人的散文集。 作者随手粘来的文学话语(词语),深入浅出的法理,精巧...
图书标签: 法律 冯象 法学 随笔 政法笔记 法学随笔 法理 社会
冯象在序言中曾提到他写这个系列的初衷之一,就是不满所谓的普法文章。什么是真正的“普法”?我的理解就是通过言说去影响一种现实的语境。从这个角度看学者的言说,其实和司法过程极其相似。法学家写的案子,和法官写的判决书都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法治”,是西法东渐和“法治本土资源”变迁的经验环节。鉴于目前我们的法官多半写不好判决书,法学家撰文说案更显得尤其重要。
汉语语境下的“政法”二字,其实并不是“政治与法律”的缩写。因为汉语的构造承袭的是三纲五常的微言大义,两个字放在一起就像两位领导出场,表面是平列关系,其实多半是一种偏正结构。甚至于有着语义上的越俎代庖。钱钟书《管锥篇》中谈过这个问题,如“兄弟”指的是弟,而“祸福”说的也多半是祸。钱先生说这种词义结构的特征来自道家相对主义对国人的思维影响。这道理固然精辟,但我对这解读还是不满。“偏义”与其说和道家思维有关,不如说恰恰是和儒家礼教一丝不苟的“差序格局”合拍的。因为没有一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也就没有语法面前每个字平等的逻辑。
“政法”一词其实也带有偏义,而且来自古汉语的“本土资源”,并不是舶来词。现代法治西学东来,在细微技术上今天已几乎看不到一丝中华法学的遗迹。但奇怪的是今天我们谈到法律领域,笼罩全局的仍然是这个老妪般的“政法”二字。
冯象近年来的专栏写作,也和上述“政法”一词的语义变迁趋势相吻合,就是所讨论的主题和作者的基本理念从形而下的、被意识形态空洞化的“政法”概念,开始向着形而上的政法之道转变,最后凸现为一种清晰的宪法或宪政的视野。冯象这一走势大概从写〈它没宪法〉开始,尽管此文的观念老实说仍然相当模糊,但这一走势越到晚近越清楚了。尤其冯先生的专业是知识产权,但他却往往从对版权、商标权的纠纷中看出权属问题的“宪法化”趋势。如《修宪与戏仿》一文,从一篇小说戏仿《沙家浜》引发的案子,分析到版权权益与“戏仿”者言论自由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说产权问题不能只在商法或私法的领域中解决,而最终必将诉之宪法或宪法的司法化。这个故事和苏力讲过的“邱氏鼠药”的案子何其相似。我以前有一个看法,就是研讨宪法有两途,一种是从部门法往上走,一种是从政治学往下走。冯文属于前者,尽管他由于文体限制和过于借重文学笔法带来的自缚(这算冯象一个不太严重的弱点,所以我才说《万象》上那些风情文字是更纯粹的冯象文章),分析上不免大而化之。但其义理...[更多内容]
书末所附《利未记》乃点睛之笔。
评分很少人像冯象,每本书都值得再读
评分说教有余,趣味不足!
评分病得不轻,还是职业病,写个名词也要引出处,就算是论文,也不用这样给读者添堵啊,所谓文字功底深,没看出来,反正不习惯。越看越觉得,对法律没有信心。
评分读完了以后想从图书馆偷出来
政法笔记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