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
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本书是黄仁宇先生七十年代以来的多篇论述加上两篇新稿,重新编印发行的增订版。作者以其一贯提倡的大历史观点,用长时间、远距离、宽视角的条件重新检讨历史,使得过去许多看似不合理的事迹,获得前因后果连贯的合理性。作者用简洁的语言、独特的历史观察人所未察,独具慧眼,发人深省。
本书包括:从《三言》看晚明商人、明《太宗实录》中的年终统计、明代史和其他因素给我们的新认识、我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历史与西洋文化的汇合等内容。
黄仁宇治史着重于“技术”的角度,而不着眼于传统的道德的立场 平铺开来 相对客观、相对物质 置身事外地阐述他的大历史观 对历史上的人物事件不随意做是非对错的道德褒贬 他的著作的核心字眼除了上述的“技术”,还有“财政税收”、“能在数目字上管理”,这种主题贯穿他作品...
评分 评分黄仁宇治史着重于“技术”的角度,而不着眼于传统的道德的立场 平铺开来 相对客观、相对物质 置身事外地阐述他的大历史观 对历史上的人物事件不随意做是非对错的道德褒贬 他的著作的核心字眼除了上述的“技术”,还有“财政税收”、“能在数目字上管理”,这种主题贯穿他作品...
评分比如p11说: 客商货品出售时,经常亦无批发商承购。《陈御史巧勘金钗 细》“明》)故事中,叙“一个卖布的客人……口内打江西乡谈,说 是南昌府人,在此贩布买卖,闻得家中老子身故,星夜要赶回。 存下几百匹布,不曾发脱,急切要投个主儿,情愿让些价钱。众 人中有要买一匹的...
评分黄仁宇治史着重于“技术”的角度,而不着眼于传统的道德的立场 平铺开来 相对客观、相对物质 置身事外地阐述他的大历史观 对历史上的人物事件不随意做是非对错的道德褒贬 他的著作的核心字眼除了上述的“技术”,还有“财政税收”、“能在数目字上管理”,这种主题贯穿他作品...
建立一个数字化的国家。间歇性的架构
评分视角有意思 硬伤可以先搁置
评分主要论述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在中国明朝时期的不可能,不建议没有谙熟明史和历史的一般研究方法的人士阅读。
评分又是一本黄仁宇文章的合集,所以文章结构很不咋地。就是只看单一的文章,也能看出黄仁宇身上有很多旧文人的色彩-“写文章很罗嗦,逻辑不是很清楚”,很有点像现在的文艺青年。这本书在现在看来只有历史价值,除非你想研究黄仁宇的思想变迁,否则直接去看《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更好。
评分这本书分析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中西方的历史差异,很多详细有趣的史料,开篇是分析三言二拍里的明朝是否是"资本主义萌芽",我好像在看一部学术版的冰与火之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