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一八九五年生,一九九○年八月逝世。历任燕京、北大、清华、西南联大、华西、江南各大学教授,创办香港新亚书院。著有《国学概论》、《先秦诸子系年》、《周公》、《墨子》、《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政学私言》、《论语新解》、《庄子纂笺》、《朱子新学案》、《中国学术通义》、《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学论丛》、《双溪独语》、《晚学盲言》、《师友杂忆》等约六十种书。
《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学大师钱穆继其《国史大纲》后,首部系统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看法的著作,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书中就通史中有关文化史一端作导论。故此书当与《国史大纲》合读,方能获得著者写作之大意所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虽主要在专论中国方面,实亦兼论及中西文化异同问题。钱先生对中西文化问题之商榷讨论屡有著作,而大体论点并无越出《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所提主要纲宗之外。
浅酌钱穆先生艺术观 ■王亮 钱先生个人的史学功底与眼界学识皆以国学为基础,自谓生之逢时(钱先生有此感触,言其若晚生十年,则必受新文化运动之干扰,未能专心如故研读国学),又因家贫无人资助,惟是请益乡贤勤苦自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读,自然缺少西洋学术的科学...
评分 评分浅酌钱穆先生艺术观 ■王亮 钱先生个人的史学功底与眼界学识皆以国学为基础,自谓生之逢时(钱先生有此感触,言其若晚生十年,则必受新文化运动之干扰,未能专心如故研读国学),又因家贫无人资助,惟是请益乡贤勤苦自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读,自然缺少西洋学术的科学...
评分“他每周往返于江苏与无锡之间,河道两岸都是等着看他的人。这不是我编的,是钱穆看到的,钱穆总是能看到比较愉快的事情。”北大史学教授罗志田在引用钱穆的话时评论道。 这两天窝在被窝里读钱穆的中国文化史导论,就不由得想起南方周末上罗志田的这番话。 钱穆被称为新儒...
评分现在有很多人看到社会上种种不公平、不合理现象,总是认为“外国的月亮更圆”,实在是很应该好好读读钱穆先生的书! 本书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1、先秦时期:确定人生大众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凡...
一本号称要通过比较东西文化来认识中国文化的书。可惜他把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观念都号称是“中国文化”、“中国人觉得”云云,并且基本不懂西方文化。
评分此书与《国史大纲》写于同一时期,据著者本意,宜将此二书互相参看。个人以为精华在后三章,此书篇幅不长,但竟陆续费时十余天读完,实在是因为前面很平淡,唐以后才渐入佳境。私下有个唐突的想法,总觉得在论述中西文化比较问题上,钱先生有词不达意之窘境,其对于白话文的应用确实逊色于思勉先生;尽管如此,先生对中国文化的阐述还是晓畅而精辟的,尤其是后三章,有很多极富新意的见解,值得精读。
评分言简意赅,许多论断精妙~不足之处是处处以西方与中国对比,“西方”形象恐想象多于实际。
评分很清晰的比较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的源头,这与“人类简史”的结论是一致的,因环境而不同则导致了生活方式和文化的不同;还叙述了儒道佛的差异和演化,无论是否带有偏见,也算是有见地了,有“茅塞顿开”之感
评分此书与《国史大纲》写于同一时期,据著者本意,宜将此二书互相参看。个人以为精华在后三章,此书篇幅不长,但竟陆续费时十余天读完,实在是因为前面很平淡,唐以后才渐入佳境。私下有个唐突的想法,总觉得在论述中西文化比较问题上,钱先生有词不达意之窘境,其对于白话文的应用确实逊色于思勉先生;尽管如此,先生对中国文化的阐述还是晓畅而精辟的,尤其是后三章,有很多极富新意的见解,值得精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