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云翔,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阎云翔先生系著名学者张光直的学生,早年著作有《礼物的流动》,最近,他的英文专著《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获得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学术著作奖-列文森奖。这是为纪念美国著名汉学家列文森而设立的,每年只颁发给两本亚洲研究专著的作者。阎云翔先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学者。
发表于2025-04-05
礼物的流动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在我看来,阎云翔自己的故事好像是一个交集:一边是美国式的个人成功故事,另一边是背着历史包袱的当代中国的缩影。一大一小,一个个人与一个“整体”,多多少少能显示出这两个国家的不同。他在下岬村待了七年,之前突然成了罪人的后代,然后就是饥饿和流浪,其时其人,与那些...
评分我观察过周围的很多中国人,学问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读书多的人经常会被贴上一个标签,叫“书呆子”,或者经常会被调侃“书读傻了”。我想这大概是基于这些人对学问的一种功利的看法,在很多中国人的价值标准里,干能产生地位或者经济利益的事情才是正确的。所...
评分 评分20180521 第一章 导论:人类学中的礼物与中国社会 摘: 1.“人类学的礼物交换理论主要源自马歇尔·莫斯的名著《礼物》。该书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什么是受礼者必须报偿的原则?所送的东西中有什么力量迫使受礼者要作出回报?” 2.萨林斯确定了决定馈赠与交换之一般属性的三个重...
评分关于礼物,想到两个事情,其一是当我拒绝去给某一亲戚送礼时而遭到的白眼以及“不懂礼”的评价;其二是某县政府门口有一家烟酒店,送礼者在这里买东西送给相关领导,而同时县领导会定期将自己收到的烟酒在这里折现。这两个事情正好代表了礼物流动中的不同模式,从方向上而言分...
图书标签: 人类学 社会学 阎云翔 田野调查 民族志 礼物的流动 社会文化史 礼物
本书是根据作者的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一本民族志。为此,作者先后在1989年和1991年两次回到他以前曾经生活过7年的下岬村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光是礼物之流本身便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过程,于是将他的研究目标限定在农村礼物馈赠文化方面最后成书。
既是礼物交换行为的民族志,也是关于变迁的民族志(时间性),即《私人生活的变革》中文题目中没有翻译出来的“Under socialism”。Mark一个来自农村研究的学者的批评:阎试图和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循着父系宗族的主线)对话,但东北乡村本身就不如中部、南部一样具有严密的宗族组织结构,换句话说,下岬人不一定是从“祖荫下”走出的,因而个体化很大程度上萌芽于集体化时期的论点就优有待商榷。(唐戈、桂华等)
评分原来刘瑜翻译过这本书。。
评分翻译痕迹太重==
评分熟悉的事情条理化、系统化,但读后没什么收获。
评分说的那些确实都是农村人人人皆知的事情,是中国社会的一些基本的东西。
礼物的流动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