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清华大学教授。1950年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也是席殊好书俱乐部导读专家。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汉字的魔方》、《想象力的世界》、《中国经典十种》、《中国禅思想史》、《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中国思想想史・第一卷》等。
发表于2025-04-06
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引言部分 思想似乎失去了批评的对象,于是,它会迅速地沦落为一种依附于经典的知识,并在考试制度的挟迫下,被简约为一些无意味的文本或公式,只是作为记忆和背诵的内容存在。p5 (我们都是靠记忆和背诵无意味的文本或公式而出现在学府的。这种无奈是永恒的,而且几乎套用在...
评分 评分本文是阅读邻居读史年“春秋”上的发言 思想倾向是一种“人设” 看李子整理的PPT,我就知道这是一个特别繁重的任务,我觉得我完不成。即使迅速缩小自己的聚焦点,和兴趣搭接,也力所不及。但总要找一个出口,历史包罗万象,我最有兴趣还是春秋时期这些绚烂的思想,这些形而上的...
评分从毕业的人群中我已能窥见自己一年后的情形。如果说我读研的一大遗憾,大抵就在于未听先生的话去做清水江文书,这使得三年未能恒守一个研究方向,而茫然自行摸索治学路径。而若说读研有一大收获,恰也正在于此,先生学问以义理、考据为旨,以涵咏心性为依归,正因没有入文书研...
评分思想依附于权力即成为教条 ——蠹鱼笔记(3) □/徐强 历史似乎有这样的惯例,大凡主流知识与思想已经在权力的支持下成了垄断性的政治意识形态,作为考试的内容、升迁的依据,并与个人的利益直接发生关系时,这种知识与思想会很快成为一些教条,并很快地简约化成为一种供人...
图书标签: 思想史 葛兆光 历史 中国文化 哲学 文化 哲学思想与艺术史 中国哲学
这一卷主要讨论的是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思想世界的最终确立和逐渐瓦解的过程。其实,现代中国人常常说的,也常常可以感受到的那种所谓古代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传统,应该说,并不是秦汉时代奠基的那种古代中国思想,而是经过唐宋两代相当长时间才逐渐建构起来的新传统。在八世纪的社会变乱之后,由于一统而变得平庸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再一次重新调整自己的思路,重新发掘历史资源,围绕着重建国家权威和思想秩序,人们借助旧学开出新知,提出了种种问题,终于在传统中求新变,在宋代形成了以“理学”和“心学”为代表的新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在经历了“道统”与“政统”也就是文化权力和政治权力短暂分离的历史后,十三世纪前后,中国确立了新的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也由于这种观念的制度化和世俗化,在那个时代,形成了古代中国伦理的同一性。可是,经过元明两代,当十六世纪的中国开始从“天下中心”的朝贡想象逐渐进入“万国”的时代,这种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却渐渐出现了深刻的裂缝,尽管明清嬗代,曾经有一度在表面上弥合了这种裂缝,暂时在公众和政治话语层面上,重建了同一的思想,但是,这种公与私的领域之间已经分裂的传统,终于在坚船利炮的压力和诱惑中开始瓦解,特别是1895年中国被日本所败,在愤激的心情和屈辱的感觉下,中国开始按照西方的样式追求富强,走上了向西转的不归路,由此激荡出现代中国的种种思想。
总算把三卷本的《中国思想史》读完,对此卷评价跟第二卷差不多,不过感觉此卷要逊色些,作者毕竟是中文系古典文献学专业出身,写到近代(即19世纪后半叶)明显力不从心了,也是没办法,毕竟近代知识思想大爆炸,还是那句话,独立完成一部中国思想史写作绝非易事,读者应该要理解和包涵才是,相信总有一天会出现更加出色的中国思想史著作
评分清代部分problematic
评分清代部分problematic
评分受福柯和新史学的思路影响明显,可以写得更加精炼一些。
评分看了一半,(后面那半,写的不错。
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