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清華大學教授。1950年生於上海。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研究生班。也是席殊好書俱樂部導讀專傢。已齣版的主要著作有《禪宗與中國文化》、《道教與中國文化》、《漢字的魔方》、《想象力的世界》、《中國經典十種》、《中國禪思想史》、《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中國思想想史・第一捲》等。
這一捲主要討論的是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國思想世界的最終確立和逐漸瓦解的過程。其實,現代中國人常常說的,也常常可以感受到的那種所謂古代中國知識、思想與信仰的傳統,應該說,並不是秦漢時代奠基的那種古代中國思想,而是經過唐宋兩代相當長時間纔逐漸建構起來的新傳統。在八世紀的社會變亂之後,由於一統而變得平庸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再一次重新調整自己的思路,重新發掘曆史資源,圍繞著重建國傢權威和思想秩序,人們藉助舊學開齣新知,提齣瞭種種問題,終於在傳統中求新變,在宋代形成瞭以“理學”和“心學”為代錶的新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在經曆瞭“道統”與“政統”也就是文化權力和政治權力短暫分離的曆史後,十三世紀前後,中國確立瞭新的國傢政治意識形態,也由於這種觀念的製度化和世俗化,在那個時代,形成瞭古代中國倫理的同一性。可是,經過元明兩代,當十六世紀的中國開始從“天下中心”的朝貢想象逐漸進入“萬國”的時代,這種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卻漸漸齣現瞭深刻的裂縫,盡管明清嬗代,曾經有一度在錶麵上彌閤瞭這種裂縫,暫時在公眾和政治話語層麵上,重建瞭同一的思想,但是,這種公與私的領域之間已經分裂的傳統,終於在堅船利炮的壓力和誘惑中開始瓦解,特彆是1895年中國被日本所敗,在憤激的心情和屈辱的感覺下,中國開始按照西方的樣式追求富強,走上瞭嚮西轉的不歸路,由此激蕩齣現代中國的種種思想。
發表於2025-05-24
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我在葛兆光的《中國思想史》中發現瞭史學大傢作品的特點:其一,他在引經據典時的細緻和大膽,足以見得作者本身知識體係的完整性,倒不一定非得證明自己有何等淵博的思想。其二,他的作品介於或者是錯綜於國學,史學,考古學,甚至哲學之間,他必須找到自我的核心部分,纔能使...
評分1a 安剋思密特曾經批評說,當代曆史哲學關注的問題主要涉及的是曆史研究,而較少涉及曆史的敘事性寫作。在他看來,大緻可以說,分析的曆史哲學乃是關於曆史研究的曆史哲學。敘事主義的曆史哲學則是關於曆史寫作的曆史哲學……分析的曆史哲學在1960年代左右已經呈現齣……越來...
評分在中國思想史上,所謂百傢爭鳴,其實都是漢人(漢書.藝文誌)對前人的歸納,當時的人們也許並沒有如此明確的門派之見,所以一門之內,分野也很明顯,如今日之儒不同往日之儒。(韓非子:孔墨之後,儒分為八。如子貢一心一意維護孔子,子遊看重禮的意義,子夏卻認為禮的儀式和意...
評分引言部分 思想似乎失去瞭批評的對象,於是,它會迅速地淪落為一種依附於經典的知識,並在考試製度的挾迫下,被簡約為一些無意味的文本或公式,隻是作為記憶和背誦的內容存在。p5 (我們都是靠記憶和背誦無意味的文本或公式而齣現在學府的。這種無奈是永恒的,而且幾乎套用在...
評分1a 安剋思密特曾經批評說,當代曆史哲學關注的問題主要涉及的是曆史研究,而較少涉及曆史的敘事性寫作。在他看來,大緻可以說,分析的曆史哲學乃是關於曆史研究的曆史哲學。敘事主義的曆史哲學則是關於曆史寫作的曆史哲學……分析的曆史哲學在1960年代左右已經呈現齣……越來...
圖書標籤: 思想史 葛兆光 曆史 中國文化 哲學 文化 哲學思想與藝術史 中國哲學
總算把三捲本的《中國思想史》讀完,對此捲評價跟第二捲差不多,不過感覺此捲要遜色些,作者畢竟是中文係古典文獻學專業齣身,寫到近代(即19世紀後半葉)明顯力不從心瞭,也是沒辦法,畢竟近代知識思想大爆炸,還是那句話,獨立完成一部中國思想史寫作絕非易事,讀者應該要理解和包涵纔是,相信總有一天會齣現更加齣色的中國思想史著作
評分最後100頁。寫得相當好,中西觀點都照顧到瞭,通俗易讀,入門最好。
評分看瞭一半,(後麵那半,寫的不錯。
評分與其說是中國思想史,不如說是中國思想史的背景。按我的理解,這也許該稱為思想史的外篇。曆史上的思想可算思想史的內篇。隻關注思想,對於思想産生背景,缺少關注,亦不妥。也許其導論中所說的設想,僅僅隻是設想,並不能真正付諸實踐吧。但不管實現於否,有不同的想法總比陳陳相因來的好吧。
評分最後100頁。寫得相當好,中西觀點都照顧到瞭,通俗易讀,入門最好。
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