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 ,德国哲学家。出生于德国东部吕采恩镇勒肯村的一个牧师家庭。1864年入波恩大学学习神学和古典语文学,次年放弃神学,转入莱比锡大学专攻古典语文学,深受导师里奇尔赏识。在此期间,喜欢上叔本华哲学,结识瓦格纳,二者对其思想皆产生巨大影响,日后又成为他主要的批判对象。1869年,大学刚毕业,即受聘担任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文学教授,但其志向在哲学。1872年初,出版《悲剧的诞生》 ,奠定了一生的主要哲学思想。巴塞尔时期还出版了《不合时宜的考察》 、 《人性的,太人性的》 。1879年,因健康恶化提前退休,此后辗转于意大利、法国、瑞士、德国南部,在飘泊中写了大部分著作,包括《朝霞》 、 《快乐的科学》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善恶的彼岸》 、 《道德的谱系》 、 《偶像的黄昏》 、 《反基督徒》 、 《看哪这人》等。1889年初,精神失常,直至去世。
本书是尼采三十岁时发表的一部充满激情的著作,以叔本华为范例,阐述了他对哲学家的品格、哲学的使命、哲学与人生及时代的关系等重大问题的看法。他指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且都只有一次人生,因此都应该承担起“成为你自己”的责任,获得一个“更高的自我” 。青年人之所以需要教育家即人生导师,原因在此。哲学的使命是站在生命之画面前,解释其完整的意义。为此哲学家必须是真实的人,拥有独立的人格,在自己身上战胜时代的弊病。尼采认为,用这个标准衡量,学院哲学家是冒牌哲学家,他主张取消国家对哲学的庇护,把哲学从学院里驱逐出去,以此来捍卫哲学的纯洁性。
原来看到王小波一句话“文字是用来读,用来听,不是用来看的”。对此,我很惭愧。培根也说过: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这本书的确是需要读的,是需要咀嚼消化的。这本书2017年1月第一次读完,书后备注”没看明白”,去年底又拿出来看,备注“excellent, e...
评分看完之后大呼过瘾,对于没有基础的门外汉,这本书写得清楚易懂也能吸引人一劲儿读下去,讨论的问题极为重大,即“生命究竟有什么价值”,相当于如何成为真正的人,从实践来说就是我们该怎么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将叔本华树立为典型也杜绝了泛泛而谈,而是能具体到人格品质与行事...
评分周国平翻译的水平还是可以的,没感觉拗口和难受。 尼采文章80页,周国平的译者序30页,以“原句引用“的方式涵盖了绝大部分尼采的点睛语句。 书本来就很薄只有80页,若是三五百页的书,30页译者序可以接受。 而且译者序应该是介绍创作背景、翻译背景为主,不应该如此大规模复...
评分看完之后大呼过瘾,对于没有基础的门外汉,这本书写得清楚易懂也能吸引人一劲儿读下去,讨论的问题极为重大,即“生命究竟有什么价值”,相当于如何成为真正的人,从实践来说就是我们该怎么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将叔本华树立为典型也杜绝了泛泛而谈,而是能具体到人格品质与行事...
评分硬着头皮看完了
评分翻译奇差
评分《不合时宜的考察》的第三篇。作为自我教育的哲学家的尼采。
评分叔本华只是本书的一个幌子。 “你所珍爱的一系列对象向你显示了你的真正自我的基本法则,它们组成了向你的真正本质攀登的阶梯。” “匆忙和热闹,暴露了内在的焦虑和空虚。” 人类社会一直没变过。
评分硬着头皮看完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