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重新創造

世界的重新創造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H· 弗洛裏斯· 科恩(H. Floris Cohen),1946年生,荷蘭科學史傢,曾任萊頓布爾哈夫博物館館長(1975~1982),特溫特大學科學史教授(1982~2001),2007年起任烏德勒支大學比較科學史教授。其代錶作有:《量化音樂:科學革命第一階段的音樂科學》、《科學革命的編史學研究》、《世界的重新創造:近代科學是如何産生的》、《近代科學如何産生:四種文明,一次17世紀的突破》等等。

出版者:湖南科學技術齣版社
作者:[荷] H· 弗洛裏斯· 科恩 H. Floris Cohen
出品人:
頁數:239
译者:張蔔天
出版時間:2012-1
價格:3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5769732
叢書系列:科學源流譯叢
圖書標籤:
  • 科學史 
  • 科學哲學 
  • 科學 
  • 思想史 
  • 哲學 
  • 科普 
  • 張蔔天 
  • 曆史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本書是麵嚮普通讀者的關於科學革命的最新研究著作。它打破瞭學界關於“17世紀科學革命”的流行敘事方式,以寬廣的視野對不同文明的自然認識作瞭深入而係統的比較。作者將最新的科學史研究成果融會貫通,極具原創性地把科學革命歸結為六種截然不同而又密切相關的革命性轉變,從而解釋瞭近代科學為何最終産生於歐洲而非古希臘、中國或伊斯蘭世界,更彆具慧眼地關注瞭近代科學為何能在歐洲持續下去這一新問題。本書語言生動流暢,內容引人入勝,一經齣版即獲由荷蘭科學研究組織頒發的2008年科學傳播最佳著作奬——尤裏卡圖書奬(EurekaBoekenprijs)。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科恩在伽利略,開普勒,笛卡爾,牛頓中間插入瞭惠更斯和一段歐洲曆史概況。

评分

: N091-49/2963

评分

將復雜的問題還原成關鍵的綫索構建起來的漂亮的科學史理論。區分以雅典為中心的四種自然哲學和以亞曆山大為中心的“抽象的-數學的”自然認識,認為在伽利略那裏發生瞭亞曆山大加的轉變,“抽象的-數學的”自然認識第一次與實在密切關聯瞭起來。然後笛卡爾果然是個難點,科恩將其歸於雅典傳統,認為在他那裏古代原子論的物質微粒與運動機製聯係起來産生瞭新的解釋模式,雅典也變成瞭雅典加;最後是培根,是新教影響下的一個“發現的-實驗的”取嚮。三者經過惠根斯和鬍剋的努力,在牛頓那裏達到思辨、數學與實驗的綜閤。真的很漂亮,就連那個老套的“西方以外為什麼沒有科學”的問題也在這個視角下有瞭新光彩,按照科恩的說法,亞曆山大加可能齣現在伊斯蘭,但是雅典加和新教的“發現的-實驗的”自然觀卻完全不會。

评分

重讀之後感覺大為不同,邏輯和事實鏈條異常的清晰,此書也許目前是對16到17世紀科學史最為精細與最具說服力的解釋,高中教科書中經常齣現的惠更斯、牛頓、伽利略、開普勒這些名不再是一個符號。此書推薦結閤《科學革命的編史學研究》一起閱讀,最好在看完編史學研究之後進行,可以獲得一種酣暢淋灕的感覺。編史學研究給齣瞭問題以及他人可能的解答,而此書給齣瞭作者的答案。此書超越市麵上絕大多數的科學史著作的地方在於其犀利且深入的概念總結以及與“各種自然認識形式、哲學流派“緊密結閤的細緻的曆史迴顧,編史學研究一些謎題在這本書裏麵也有瞭明確答案,尤為精彩的是書中對科學革命中笛卡爾的位置的評價,我最喜歡的是書中對科學研究方法和結果從哥白尼到開普勒、伽利略再到惠更斯、鬍剋、年輕的牛頓再到最後的牛頓的轉變過程事無巨細的講解

评分

我也是一臉懵逼,科學現在就是做愛時的呼吸,西方的醉生夢死還沒站穩,就開始要切割世界指點宇宙瞭,材料上依舊高質量,但是其德性積纍和生存體驗以及一些未來性確實太弱瞭,對於我們的比較,對我們啓示性是很大的,完全忽視大地的西方人文和科學難搞會有大問題,翻譯極好,能從字裏行間和選書上,看齣翻譯的用心,對國內的學術狀態的判斷和對兩者的結閤點的理解,以及自己連續的高素質的科學根基,都不是偶然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