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從文(1902-1988),小說傢、散文傢。原名瀋嶽煥,湖南鳳凰人。1918年小學畢業後,隨本鄉土著部隊在沅水流域各縣生活,後正式參加軍隊。 1922年受五四運動影響離開軍隊到北京,學習寫作。1924年起開始在北京《晨報》副刊、《現代評論》、《小說月報》發錶作品。1934年至1935 年,在北京、天津編輯《大公報》文藝副刊。抗戰爆發後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曆史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工作。著有長篇小說《邊城》、《長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記》、《湘西》等。
《邊城》是瀋從文的代錶作,寫於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初。這篇作品如瀋從文的其他湘西作品,著眼於普通人、善良人的命運變遷,描摹瞭湘女翠翠陰差陽錯的生活悲劇,誠如作者所言:“一切充滿瞭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終難免産生悲劇。”
《邊城》寫齣瞭一種如夢似幻之美,像擺渡、教子、救人、助人、送葬這些日常小事,在作者來都顯得相當理想化,頗有幾分“君子田”的氣象。當然,矛盾也並非不存在,明眼人一看便知,作者所用的背景材料中便隱伏著社會矛盾的影子。作者亦不曾諱言他的寫作意圖是支持“民族復興大業的人”,“給他們一種勇氣和信心”。
發表於2025-04-15
邊城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我在風不定人初靜這樣的夜裏看完瞭《邊城》,心裏懷著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和一隻黃狗的童話。淺淺的小說在我的心湖淺淺地滑過,二十一章,像極瞭二十一個斷章組成的長詩。田園牧歌的情調,濃鬱的詩意,美麗得如此樸素,悲劇得如此優美。 很安靜平和的敘述,碼頭市井繁華祥和,湘...
評分重讀瀋從文先生的《邊城》,又讀瞭一些評論。注意到先生自己曾對《邊城》有過這樣的錶述: “我準備創造一點純粹的詩,與生活不相粘附的詩。情感上積壓下一點東西,傢庭生活並不能完全中和它,我需要一點傳奇,一種齣於不巧的痛苦經驗,一分從我‘過去’負責所必然發生的悲劇...
評分斷斷續續拖瞭好久,今天路途中幾頁,明日睡前幾張,終於讀完。這確實是一個藏身於世界小角隅的地方一段段至情至性的故事,如同瀋從文所說,“或者還有人,厭倦瞭熱鬧城市,厭倦瞭眼淚與血,厭倦瞭體麵紳士的古典主義,厭倦瞭假扮誌士的革命文學,這樣人,可以讀我這本書,能得...
評分如果把民國時期的小說比喻成各式的飲品,那麼,瀋從文的《邊城》定是一杯白開水,透明、純粹,不含任何雜質;初入口中淡若無味,但總不會讓人厭倦,反而會在一次一次的品飲中,體味到它與眾不同的滋味。 颱灣作傢林清玄曾說過,他的創作原則是為讀者帶來歡樂,他說,...
評分“……到瞭鼕天,那個圮坍瞭的白塔,又重新修好瞭。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青人還不曾迴到茶峒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迴來瞭,也許‘明天’迴來!” 那個年青人究竟有沒有迴來呢?《邊城》裏沒有說,留下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局給讀者去猜...
圖書標籤: 瀋從文 鄉土 邊城 中國文學 小說 經典 湘西 文學
所以說,有什麼問題,就直接問,有什麼要求,就直接說——這是最容易達到效果的做法。因為麯裏拐彎因為搞曖昧,我們這一輩子,會弄糟多少事。不知為何,我絲毫沒有為其中的愛情打動。
評分不知道為啥,我老是覺得瀋從文的文字感不像人們說的那麼流暢,難道因為我是北方人?
評分Re-read。一麯對“美”與“愛”的悲哀贊歌,更是對故土湘西的鄉土風俗的優美挽歌。渡船被衝走瞭、白塔坍塌瞭、爺爺死瞭,苗族的古老曆史也被割斷瞭。美學傢硃光潛說邊城錶現瞭受到長期壓迫而又富於幻想和敏感的少數民族心坎那一股沉鬱隱痛。“邊城”的人們試圖維護自身文化的同一性以抗拒異質文化的衝擊。但瀋從文還是復原瞭曾經丟失的存在的整體性:白塔重新修好瞭、翠翠依然弄渡船,等待二老的歸來。但二老什麼時候迴來呢?“這個人也許永遠不迴來瞭,也許‘明天’迴來!”我覺得他會迴來,隻因為腦子裏突然想起瀋從文寫給張兆和的情書裏那句“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 卻隻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讀過這樣美的情話,當然有理由相信邊城是不可到達的美麗夢境。
評分為瞭一本書 去過一坐城
評分盡管它很有名,但是SORRY,隻覺得似乎和作者不是一個星球的,無法産生共鳴。扭捏啊扭捏,墨跡啊墨跡,看我得憋屈啊憋屈。對,我跟文學大傢不是一個星球的,他地球的我火星的,絕對不是大師的問題那一定是我文學修養十分膚淺。但是我還是覺得很墨跡!
邊城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