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安徽潜山人。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1973--1975年出任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中英文著作数十种。
本书作者关于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重要论集。以胡适、钱穆、陈寅恪等20世纪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为中心,探讨在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的深刻现代危机中,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承担者是如何自觉地在矛盾中奋力前行,在蜕变中进行现代转化,在吸收其他文化精粹的同时担当起民族文化熔铸的历史使命。
目录:
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1990年)
中国现代的文化危机与民族认同(1995年)-《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自序
五四运动与中国传统(1979年)
我所承受的“五四”遗产(1988年)
文艺复兴乎?启蒙运动乎?(1999年)-一个史学家对五四运动的反思
严复与中国古典文化(1999年)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1983年)-《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序
附:《中国哲学史大纳》与史学革命(1980年)
从《日记》看胡适的一生(2004年)
陈寅格《论再生缘》书后(1958年)
陈寅格的学术精神和晚年心境(1982年)
陈寅格与儒学实践(1996年)
试述陈寅格的史学三变(1997年)
犹记风吹水上鳞(1990年)-敬悼钱宾四师
一生为故国招魂(1990年)-敬悼钱宾四师
钱穆与新儒家(1991年)
附:寿钱宾四师九十(1985年)
越过文化认同的危机(1994年)-《钱穆与中国文化》序
明朝史可法有句云“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这个“沉”字读来总觉得刺目刺心。余英时先生这部书中,追记“现代”危机中的几位极有代表性的先辈学人,读来亦觉得沉重。上半年时有门选修课的学期论文写陈寅恪先生,行文至中途,也是心绪回转,难以平静。 “往事如烟”还是“...
评分古代有古代的危机,现代有现代的危机,这是一个无奈的时代,永远都是如此,于是我们总是从过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中,寻找一些让我们寄寓于情怀的元素。。。
评分关于胡适,并没有特别的去了解过,只是读过一本贾祖麟的《胡适之评传》,此外虽然中国近代史也算读过不少,但遇到胡适的次数不多。这大概与他本人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有关,对于政治,他始终是游离于外,他试图以一种温和中正的态度来对待政治,但他不能明白的是,...
评分明朝史可法有句云“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这个“沉”字读来总觉得刺目刺心。余英时先生这部书中,追记“现代”危机中的几位极有代表性的先辈学人,读来亦觉得沉重。上半年时有门选修课的学期论文写陈寅恪先生,行文至中途,也是心绪回转,难以平静。 “往事如烟”还是“...
评分2003年以前我是个历史虚无主义者,还记得当时对宿舍同学的历史偏好表示不太感兴趣。当时我只看一切虚构的作品,认为每一个“现在”的我甚至不能确认所谓的“过去”是否存在,现在觉得这也许是一个哲学上能成立,社会角度而言不成立的命题。 抛开对玄思的偏好,回过头看我们所...
胡适,陈寅恪,对这两位的解读,还是蛮重要的吧
评分忘了
评分这本书能在大陆出版还真的挺不容易的。
评分为什么还有人标新儒学……
评分那個時代的人啊,嘆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