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隆基,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先后获明尼苏达大学及斯坦福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堪萨斯大学、圣路易市华盛顿大学和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现任教于美国田纳西州猛菲斯大学。著有《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未断奶的民族》等。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其实探讨的正是个人与社会,在20世纪的中国受到哪些因素的左右。“仁者,人也。”儒家思想影响了多少人的心理结构,中国人缺乏自我自主意识,也是其中一斑。全书视野开阔,令人心服。
大约在十七八年前,有一本书悄悄地在大学里流传,与其说书,不如说是一份复印本,篇名叫《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作者名为孙隆基,据说他是香港人,而且到美国留的学。那个时候,正是“文化热”如火如荼的时候。文化人见了面,就要谈文化。书也是这样,只要染上“文化”二字,就立即洛阳纸贵,印个四五万册,是家常便饭之事。在这本书里,孙氏不仅谈文化,而且还是文化的深层结构,这就不能不撩拨起大家的好奇心了。
这本书起初引起我的注意,是在猫眼看人上面读到节选,也即被引用得最多的,论述国人脏乱、抖脚等陋习与心理发育初期对排泄习惯缺少训练的联系。读后的第一感觉是入木三分。“入木三分”,不仅仅是说此书对国人陋习归纳得十分准确,而且还指作者对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探讨。 ...
评分说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接触得最早的就是《丑陋的中国人》了。里面描述的东西都很细碎,体现出来的就是中国人贪小利,钻空子,好内斗。“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斗自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
评分琐碎的枝蔓影响了书的系统性。全书的细节呈现与观点书写,充满了一种由身处“中国文化”区域的“内心的羞耻感”所带来的怨妇气息。而作者将许多阶段性、非群体决定性的中外差异,在众多对比中将此根源误作为群体的倾向,并完全归结于“人格”“素质”的自我奴化、“政府”熏染...
评分近读孙隆基先生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开篇言中国人对人的定义:“人者,仁也”。“仁”是“人”字旁边一个“二,亦即是说,只有在“二人”的对应关系中,才能对任何一方下定义。因此,中国人很早就把“自我”抛出了。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中国人总是表现出谦虚、谨慎、容...
评分之前读《中国:传统与变迁》时,存下两个问题,最近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中找到了一些解释,记下备忘。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为什么可以几千年都保持一种超稳定的社会体制形态并难以被打破。《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说,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具有静态的“目的”意向性...
部分重复论述过多。
评分明明是仅仅将表象罗列然后用西方的分析办法来阐述了自己看法,却说成中国文化的结构,这不是中国现象的深层结构么。这么高的评价实在搞不懂,说白了就是本厚黑学的书,我呸!
评分作者用这么厚一本书,不遗余力地剖析中国人以人伦关系为最终导向的人生哲学,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现象。作为一个中国人,看书的过程中时时中枪,鲜明地看到了集体无意识在自己身上的显现。
评分明明是仅仅将表象罗列然后用西方的分析办法来阐述了自己看法,却说成中国文化的结构,这不是中国现象的深层结构么。这么高的评价实在搞不懂,说白了就是本厚黑学的书,我呸!
评分所谓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结构主义之类大词,实可抛弃不用。反正以后要写关于“中国人劣根性“”文化优劣“之类的文字,尽可从此书摘抄。别的似乎没什么好说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