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作家。出生于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的布拉格的一个商人家庭,犹太血统。始终接受德意志文化教育,用德语写作。1906年取得法学博士学位。1908年就职于一家工伤事故保险公司,直至1922年病退。1917年罹患肺结核,最终死于喉结核。一生坚持业余写作。生前出版过四部短篇小说集,1912年问世的短篇小说《判决》是他的成名作,除《判决》外,《变形记》、《司炉》、《在流放地》、《乡村医生》以及《饥饿艺术家》均为他本人认可的短篇代表作。还留下三部长篇小说遗稿,即《失踪者》、《诉讼》和《城堡》。此外还写有大量书信、日记和随笔,亦具有很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一生中有过多次恋爱,并曾数次与人订婚,但终身未娶。 晚年曾有毁稿之念。死后多亏其挚友马克斯?勃罗德一一整理并出版了他的遗稿乃至全集。20世纪40年代起受到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兼作家萨特、加缪等的高度赞赏,此后引起世界的巨大反响,有“现代文学之父”的美誉。
发表于2025-04-09
诉讼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末法”通常是作为佛教术语来使用,指佛法衰退后,宗教上乱象丛生的漫长时期。原本是有着严格用度要求的词语,连年限长短都有明确界定的。然而,随着时间流逝,一切词语的边界都开始变得模糊不清,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解释,甚至完全按自己希望阐明的观念来定义“末法”,也成...
评分I gave up reading the book after I have finished 50% of the pages. It was less attractive than the The Metamorphosis, and even more depressing. The whole story is a repeat of nonsense. It is nonsense that K was house arrested without a proper reasons; all ...
评分 评分当今是法制社会,错案、冤案都可以申述,上诉,可是在《审判》中的约瑟夫•K却不知何处申,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么罪。 作者卡夫卡,20世纪奥地利德语作家,西方现代派的文学鼻祖。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布拉格,那时还处于奥匈帝国时期。20世纪初的西方经历了战争、社会...
评分在百度百科里,审判,通俗解释是审理案件并加以判决。法理解释是指人民法院依定法院程序来源于人民检察院的公诉案件或者自诉人自诉的案件进行审理并判决的一项活动。诉讼,在西方人的观念里,是指法庭处理案件与纠纷的活动过程或程序。现在,在中国法理的解释上,是指纠纷当事...
图书标签: 卡夫卡 小说 外国文学 奥地利文学 奥地利 荒诞 文学 张荣昌
《诉讼》是卡夫卡最早被人们认识的小说。银行襄理K为人正直,勤奋能干,可在他30岁生日那天突遭逮捕,他觉得此事荒唐而又滑稽,后经多方打听才得知,原来有一个秘密法庭在对他进行调查。他不知身犯何罪,却要定期接受“审讯”;他的自由不受限制,却又感到法院的人无处不在;他想澄清自己,却又无从措手。一切都荒谬绝伦。《审判》展示的是一个梦魇般的世界,却昭示着某种极端的人类历史命运。
1. 本书是卡夫卡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现代派文学的代表作做之一。 2. 名家名作名译。 3. 本书根据德国最新的《卡夫卡全集》(校勘本)翻译,是目前最新最全最忠实于作者的版本。
无罪的审判
评分读的第四遍。以往我只是注意约瑟夫·K和法院的拉锯,这次我忽然注意K第一次去法院阁楼几乎晕倒的时候扶住他的那个法院女职员。K似乎在和一个体系厮磨,同时也是他自身所属体系的一份子。女职员与法院,正如K与银行的一种投射。甚至可以说,在银行办公室门外苦等K的那些客户里,也许就有另一个约瑟夫·K。
评分看得还挺烦的,卡夫卡又在绕开内容了,规避日常到令人发指。
评分翻译让人看不太下去。
评分读的第四遍。以往我只是注意约瑟夫·K和法院的拉锯,这次我忽然注意K第一次去法院阁楼几乎晕倒的时候扶住他的那个法院女职员。K似乎在和一个体系厮磨,同时也是他自身所属体系的一份子。女职员与法院,正如K与银行的一种投射。甚至可以说,在银行办公室门外苦等K的那些客户里,也许就有另一个约瑟夫·K。
诉讼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