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1873年3月23日生。6岁,“从父读”,16岁,入学海堂正班生,17岁中举,18岁入京会试,归经上海,始见《瀛寰志略》及江南制造局所译西书。23岁,随康有为在京联络公车3000人上书请求变法;助康有为在京创办强学会,编辑《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1896年,到上海,与黄公度、汪康年创办《时务报》,任主笔。编辑《西政丛书》32种。同时创办大同译书局,出书10余种。名声大作,成为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被光绪帝召见。戊戌政变后逃日本,在横滨创办《清议报》。派学生在上海创立广智书局。《清议报》停办后改办《新民丛报》和《新小说》,主张君主立宪,介绍西方学术文化。辟时事短评栏目,强调小说为政治宣传服务,开期刊改革之先声。在上海设新民丛报上海支店。1895~1920年,主编的报刊近十种。他的政论文章平易畅达,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深受读者欢迎。对中国近代文风有重大影响。1905年,与同盟会的《民报》进行激烈论战。辛亥革命后回国,1912年1月,在天津创办《庸言》半月刊。加入共和党及进步党。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币制局总裁。袁世凯称帝后,梁策动护国军倒袁,任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都参谋等职。1917年,任段祺瑞内阁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督督办。1918~1919年赴欧洲,周游英、法、荷、意、德等国。1920年,归国后在各大学讲学,并进行学术著述。1923年,游历美洲。1925年,任京师图书馆馆长,1925~1928年在清华研究院任教。1929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著述宏富,著名的有《新民说》、《变法通议》、《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和大量论文,其中不少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辑有《饮冰室合集》、《梁启超论文集》等。
发表于2025-04-06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作者:李成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写作中心讲师) 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梁任公称道王念孙《广雅疏证》说: 石臞七十六岁才着手著此书,每日限定注若干个字,一日都不旷课,到临终前四年才成,所以这部书可算他晚年精心结撰之作。昔郦道元作《水经注》,论者咸谓注优于经...
评分作者:李成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写作中心讲师) 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梁任公称道王念孙《广雅疏证》说: 石臞七十六岁才着手著此书,每日限定注若干个字,一日都不旷课,到临终前四年才成,所以这部书可算他晚年精心结撰之作。昔郦道元作《水经注》,论者咸谓注优于经...
评分首先,照例来说应该充分赞扬一下这本学术著作。在第一页,开宗明义道:“这本讲义,是要说明清朝一代学术变迁之大趋势,及其在文化上所贡献的份量和价值。”平心而论,这确实是我们窥探清代学术或者说传统国学的一本好书。本人国学并没有算入门,所以在这里说的话,大家要留个...
评分将天津古籍出版社的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看完。看这本书兴趣的源于梁任公的《清代学术概论》一书。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梁任公介绍了乾嘉学派在校勘、训诂和算术上的成绩,并对乾嘉的治学方法推崇为有别于汉学、宋学的清代学术的标志,积极加以肯定。而《中...
评分文章来源 | 公众号:中华读书报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梁任公辞去段祺瑞内阁财政总长之职,退出政界。之后,他大多数时间都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著述与讲学。任公回忆道:“我生平是靠兴味做生活源泉,我的学问兴味、政治兴味都甚浓,两样比较,学问兴味更为浓些”,并希望...
图书标签: 梁启超 学术史 思想史 国学 历史 近代 文献学 中国学术史
本书是中国近代政治家、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于20世纪30年代写成并出版的一部影响深远的名著,本书不仅总结和阐发了清代学术思想,而且对开清代学术先河晚明二十多年和作为清代学术的结束和蜕化的民国十余年的学术思想也有所涉猎、论述。它脉络清晰,文笔雄浑流畅,为学杰思想史类著作中难得的佳作,出版后影响巨大,至今仍备受广大读者推崇。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大概创作于1923年至1925年春之间,原为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等校任教时的讲义。在这部共计十六讲、二十余万字的讲义中,作者将近三百年的学术变化,数以十计的学科概貌,上百种的专门论著,几百位儒士学者,纵横论列,巨细兼顾,条分缕析,深入浅出,洵梁氏学术论著之代表。
本书讲义目的,要将清学各部分稍为详细解剖一番。但部分解剖以前,像应该先提挈大势,令学者得着全部大概的印象。我现在为省事起见,将旧作《清代学术概论》头一段抄下来做个引线。原书页一至六。
不如钱穆的,但梁氏确实有才啊
评分师门要求读的。
评分不如钱穆的,但梁氏确实有才啊
评分草草。早读它多好,省我多少工夫。
评分阅历丰富,学识渊博,梁氏有天才之能,又涉猎广泛,故其有胆略,见识过人,然书中有些话颇为武断。就学术史而言,是不太严谨的,但此书不失为一本好书。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