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弗雷恩(Michael Frayn) 生于1933年。英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著作甚丰,小说有《锡匠》、《俄文翻译》、《直到早晨过去》、《隐秘至极的私生活》、《登日》、《勇往直前》、《间谍》;剧作有《我俩》、《字母顺序》、《云》、《驴的岁月》、《立与破》、《幕后的喧闹》、《施主》、《哥本哈根》、《民主》;以及哲学著作《人类之手:宇宙造物中我们的角色》。
译者简介
戈革(1922年1月-2007年12月29日),男,号红莩,一号拜鞠。河北省献县人,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后即从事物理教学工作,直至退休。原习理论物理学,中年以后治量子物理学史,专研伟大学者尼耳斯·玻尔的生平、工作和思想。2001年被丹麦女王授予“丹麦国骑士勋章”。平生著译数十种,共约一千五百万言。正业面外,有多种文人爱好,能作旧体诗词,尤嗜治印。主要译、著作品有12卷本的《尼耳斯·玻尔集》《宏观电磁场论》、《玻尔——他的生平、学术和思想》、《史情室文帚》等。
发表于2024-12-22
哥本哈根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戈革先生本身倾向波尔,就算不了解他翻《波尔集》的背景,从他的注释也能看出来。当然,剧本译文是相当忠实原文的。 胡开奇译的那版更具语言的美感,适合话剧演出,但个别词语不够准确(当然对物理外行来说已经够不错的)。比如把“反应堆”译作“反应器”(这一点演出本好像...
评分很强很强的剧本,以至于除了这种小学生式的感叹不想过的评价。 为了讲“强行观测的结果会摧毁更宏大的多义性的状态云”? 却并非如此。厉害在于,经过了多次的建构、解构、重建;悬念的塑造、解答和再塑,经过了重叠递进式的深刻的探寻和自我拷问,在历史、政治、伦理、终极关...
评分关于此剧的内容就不作赘述了. 就在昨天,国家话剧院在厦门大学做了<哥本哈根>的第100场演出,我有幸混到张票去看了看,结束的时候所有人起立鼓掌,按导演的话来说,这种情形是空前的. 物理,纳粹,不确定性以及重复反演的叙事手段,这些都是一直以来令我着迷的东西.对战争...
评分去剧场之前,我只知道这个名字。又一次一无所知地去观剧。 人艺小剧场。剧场里有很多年轻的DDMM。真切地感觉到这种小剧场话剧似乎就是面对他们的。或许他们也意识到这点,肆无忌惮地占领了最好的位置,而且,由于剧场不对号入座,他们甚至动用了身边一切能利用的物件——书包...
评分看的是话剧版,而且我连看了三遍。对于这部作品,我觉得更多的倒不是那些表面上技术性的问题,而是运用技术理论来思考哲学的作品。我觉得在那么多年以后,即使是有上帝的决断也是无法搞清海森堡的真正动机和所为的。我们的思考本来就是那么局限,所庆幸的只能是人类有限的思维...
图书标签: 戏剧 哥本哈根 话剧 科学史 剧本 科学 历史 科普
《哥本哈根:海森伯与玻尔的一次会面》是一个剧本,试图演述的是近代科学史上一件不大不小的“悬案”。“不大”是因为直接涉及的只有两个人,“不小”是因为这两个人都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家,而他们所谈论的问题则可能大大地影响全世界人类的命运。剧本的结构也很特殊。剧中只有三个角色,他们是三个已逝世的人的“灵魂”——丹麦大学者尼耳斯·玻尔、他的夫人马格丽特·玻尔和德国物理学家沃尔纳·海森伯。这三人虽已死去,平生的是非恩怨都已和他们无关,但作者让他们重新聚拢来,探讨当年在世时的一次会晤。作品自问世以来,引起了相当大的学术反响。
本书是一个超级有趣的设定,在海森堡和波尔夫妇死后,让他们的魂灵一次又一次地回忆当初海森堡与波尔的那次相会,其间让人不断思考的,是科学家和他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等问题。海森堡处于当时的环境之下也确实是别无选择吧,如果造出原子弹可能就会毁灭世界,一方面波尔曾经也说过,一个人可以为了他的祖国做出任何事情,另一方面他面对的却几乎是全世界的反法西斯势力,当你的祖国成为不义的一方的时候,你该怎样选择呢?而不光是他的人格受到后人怀疑,他究竟是否拥有造出原子弹的能力这一点也在后来被人质疑,可怜的海森堡真的是晚年不幸。
评分胡开奇译本,太棒了!赋格一样的三次重复,抽丝剥茧般逐渐明朗的人物与“真相”,两个量子物理概念(互补性&测不准原理)完美嵌入主题,以奇妙的方式对照了所有的心境纠缠和人性复杂。看完掩卷长叹,五味杂陈。准备去把英文版也看了,再刷一下话剧。五星推荐。
评分译者戈革写了本金庸,听起来是个江晓原一样的人啊。
评分真相不可测
评分第一次听到这个剧本是在鹏歌的阅读会上,@白泽 带我去的。隔了很久自己翻出本子来看了好几遍,爱不释手。两幕剧像光的双重性一样重演着那场黑天鹅事件性质的会面,各种可能性,各种历史人心爱国心的纠缠,对白丝丝入扣,人心真的是可以改变历史的。
哥本哈根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