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寇,男,1977年出生,南京人,先锋小说家。被誉为最具才华和潜力的当代青年小说家。在《南方周末》等主流媒体开设了专栏。
著有小说集《操》《喜欢死了》《越来越》《屋顶长的一棵树》等。
被雪藏多年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低调面世
记录当代中国青年在萨达姆时期的生活
小说原名《萨达姆时期的生活》,叙述了1990年至2006年间一个当代中国平庸青年的成长历程,萨达姆从1990年登上《新闻联播》,到2006年被绞死,权势起伏贯穿其间。这十七年被作者定义为有别于传统意义的“萨达姆时期”,也可看成那个时代青年的成长年表。如曹寇本人所说,“或许两相参照倒别有趣味”。和曹寇一如既往独树一帜的语言和结构一样,这个小说仍然是曹寇式的,但更加绵密和平实,语言也更为简洁、质朴、野性、畅快。小说在成长的快乐与迷惘中,折射出的是某种反都市的迷思。
《十七年表》(原名《萨达姆时期的生活》,这十七年,萨达姆从首次登上《新闻联播》到套一根绳子再次登上《新闻联播》,是一代人的成长年表),曹寇 “藏在箱底的长篇小说”,伙同李锋、张亮、王奎等熟悉的面孔,近期低调上架。这不是一本怎样好的小说,这只是一份被时代伤...
评分《十七年表》(原名《萨达姆时期的生活》,这十七年,萨达姆从首次登上《新闻联播》到套一根绳子再次登上《新闻联播》,是一代人的成长年表),曹寇 “藏在箱底的长篇小说”,伙同李锋、张亮、王奎等熟悉的面孔,近期低调上架。这不是一本怎样好的小说,这只是一份被时代伤...
评分 评分 评分个人觉得,曹寇的长篇比短篇好,在时间尺度上展开之后,给人以更多的共鸣
评分比高晓松的口述历史牛逼多了
评分我总是被这种跟自己类似的人物设置所打动,怎么说呢?我看到的是身处小镇的青年自己不曾察觉的绝望与无奈,我也是小镇青年,或许我理解的过于悲观也许我其实只是在同情自己而已,这只是一个看似描述真实生活的小说而已嘛。何必过于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呢?中心思想算个屁
评分果然是处女作,不像后来有那么多的趣味和深意
评分果然是处女作,不像后来有那么多的趣味和深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