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
生於荷蘭,於萊頓大學(Leyden University)研究中國與日本文學,在東京的日本大學藝術學部(Nihon University College of Art)學電影,在日本居住瞭七年。曾任《遠東經濟評論》派駐香港的記者、為倫敦《旁觀者》雜誌工作,以及為《紐約書評》定期撰稿,是知名評論傢。著作《伏爾泰的椰子》曾入圍歐威爾獎(Orwell prize)的最後決選名單。現為巴德學院(Bard College)的人權學教授,齣版過許多日本主題的書。其他著作有:《罪惡的代價:德國與日本的戰爭記憶》、《西方主義》(與Avishai Margalit閤著)、《阿姆斯特丹的謀殺:電影人梵古之死與寬容的限製》等。
「藍登書屋二十世紀最佳英語非小說」讀者票選百大之書
壓抑自我、箝製個人色彩的日本人,爆發成日本文化的病態和怪誕。
被繩索綑綁的裸體女人的照片,定期地齣現在大量流通的報紙上;電視上的拷打鏡頭,是很常見的,甚至在兒童節目中也可見到;尺寸大小如海報的、浮誇的、前青春期裸女的照片,展示在主要的商業街道上;在上班的通勤地下電車上,非常多的男性,完全公開地仔細閱讀施虐和受虐的情色照片。
隻要維持等級製度、禮節和得體的行為,那麼沮喪的上班族可以閱讀被捆綁女人的圖片,愛看多少就看多少?
日本人自認為是「溫柔、順從、溫和與敏感和重人情的」,他們也親近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而非對抗。但這種溫柔、順從的刻闆模式,為什麼卻能和大眾文化中的極端暴力和色情同時並存?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正常樣貌?
「忠於自己」或「堅持你所主張的」,這些不是日本人的美德。每個人都必須玩公關遊戲,否則就被排除在遊戲之外,這對多數日本人來說會生不如死。換句話說,假裝是生存的基本條件。個人的感覺或意見,在正常狀況下,必須保持隱密或壓抑。遵從已設定的模式,融入團體,永遠不要將脖子伸齣來,這樣會非常地安心。
為瞭破除令人窒息的身份,隻能藉由公開展示的戲劇來發洩,人們在銀幕、舞颱和連環漫畫中看到的,都恰好是正常行為的反麵。就算隻有幾小時,人們戴上麵具,穿著地像另一性別,做齣暴力的動作,瀋迷於狂歡,鼓勵人們把暴力衝動付諸於幻想,成為替代性的犯罪。這貫穿整個日本文化的病態和怪誕的趣味,是現實的翻轉麵,它有如鏡中的反射一樣短暫又觸摸不著。
本書特色
順從有禮的日本人,在另方麵卻又予人色情和暴力美學的印象。這種兩極又矛盾的文化特性,耐人尋味。作者從文化脈絡中提供一個與眾不同的解釋,這種呈現在色情和暴力美學的戲劇性幻想,其實是現實的平行麵和翻轉麵,有如鏡中的反射,以破除令人窒息的壓抑,以尋求某種齣口與發洩。
發表於2025-02-06
鏡像下的日本人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1968年,川端康成獲諾貝爾文學奬,在當年的頒奬典禮上,他著一身傳統的日本和服,以優美的日語發錶瞭題為《我在美麗的日本》的演說,嚮世界展示瞭一幅日本古典傳統的絢麗畫捲。在如何重要的時刻,川端康成以這種方式來強調自己的身份認同,不得不讓人思忖起日本人的民族性。 關...
評分去瞭趟日本,隻看到日本人的錶麵。還是看看藍眼睛的人是如何評價日本人的。 作者通過通俗文化——電影、戲劇、文學、漫畫,來詮釋“光”背後“暗”的萌芽、滋長和繁茂。 這本書寫成於1984年,提到熟悉的演員有山口百惠、高倉健;戲劇人物有姿三四郎、寅次郎。也許是年代的因素...
評分還算是比較快地看完瞭第二本兒,《日本之鏡》。這本兒書寫成與1983年,如果同現在相聯係,未免是有些不閤時宜。但伊恩·布魯瑪試圖抓住的部分文化恰恰就是從11世紀初始到成書之時的這一時間段,想來也是頗具時代性。 鑒於1983年以來的文化變遷,《日本之鏡》不可能、也不應被視...
評分1968年,川端康成獲諾貝爾文學奬,在當年的頒奬典禮上,他著一身傳統的日本和服,以優美的日語發錶瞭題為《我在美麗的日本》的演說,嚮世界展示瞭一幅日本古典傳統的絢麗畫捲。在如何重要的時刻,川端康成以這種方式來強調自己的身份認同,不得不讓人思忖起日本人的民族性。 關...
圖書標籤: 日本 日本文化 文化研究 文化 中譯 IanBuruma English Buruma,Ian
很有趣
評分論文需要,一翻而過。
評分很有趣
評分很有趣
評分論文需要,一翻而過。
鏡像下的日本人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