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玛·伯格曼1918年7月14日出生于瑞典的乌普萨拉。他在戏剧、电影乃至文学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他曾于197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而为其获得世界性声誉的则是他从影后拍摄的那些伟大的电影,如《第七封印》、《处女泉》、《野草莓》、《呼喊与细语》、《穿过黑暗的玻璃》、《芬妮与亚历山大》等。
他的电影多次获得各种电影节大奖,并获得3次6项奥斯卡金奖。英格玛·伯格曼与意大利导演费里尼、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并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圣三位一体”,代表了1960年代以来欧洲艺术电影难以逾赵的最高峰。
伯格曼以他那简约的影像风格、沉郁的理性精神和对生与死、灵与肉、精神与存在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成为世界影坛上为数不多的将电影纳入严肃哲学话题的人物之一。他以强烈的个人风格所奠定的瑞典电影的理性精神至今仍深深影响着瑞典和世界影坛。
译者刘森尧,台湾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著有《电影生活》、《导演与电影》,译有《电影艺术面面观》、《电影表演与艺术》、《布努艾尔自传》等。
发表于2024-11-21
魔灯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当看一个人的自传的时候,有一种走进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的感觉。但自传难免有不客观的一面,对所陈诉的事件也只是一家之言,有时候还都是误会之词,有时候甚至不是当事人当是时的看法,而是用写自传的时候的看法代替原来的看法,复杂。可就是这样来自人的内心的言语,才充满了魅...
评分对一个人有兴趣,自然想去了解其生平,若有其自传则更是欢喜。 在这本自传中,伯格曼真诚而又勇敢地描述其焦灼、矛盾、冲突的情感,与家人的情感,让我们动容、悲伤、无助。尤其第24章提到儿时他与父亲去教堂传道的情景,对这一过程描写细致,关乎一切细节,表现出他与父亲关系...
评分破晓时刻我寻觅之友 汝在何方? 夜幕降临,其踪难觅 吾焦虑之心觅得其迹 花开之地,吾见其迹 其爱弥漫于空气 其声得开于夏风 《野草莓》 爱只是性欲的另一种说法,只是欲望加上无休止的谎言和欺骗。 爱是最可怕的瘟疫 如果沉溺其中或许会有欢乐,但是稍纵即逝。 只有少数几个傻...
评分王小枪老师在《十分钟年华老去》中曾提过,从生命学的角度说,谁也别吹牛,每个人都只是一本薄薄的小书,除了装帧和印刷或有不同,大体上都是一个德性。蘸着唾沫随便翻开任何一页,抛开假惺惺写着五讲四美和装模作样的小纸条,白底黑字纪录的都是吃饭、睡觉和做爱。——很...
评分看完伯格曼的自传《魔灯》,心绪沉重而复杂,久久不能自拔。 我当初对这本书的期待被证明为完全错误的:从伯格曼的电影想象其为人,呈现出来的是一个严肃、高贵、深沉的形象,想象他这部晚年的著作里,肯定是充满了老人的睿智,洋溢着澄明的光辉的。然而,事实上,这却像是一个...
图书标签: 伯格曼 电影 传记 自传 瑞典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电影馆
英格玛·伯格曼的这本自传,成书于他宣布息影后的1987年,既是对他一生的回顾,也是一扇通向他心灵秘密通道的门,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他的作品提供了深层次的心理依据。
伯格曼在书中通过真诚的笔调叙述,让读者走进了属于他自己的秘密世界。伯格曼一生的经历:他的电影、他的影像、他的人生,这一切都源于孩堤时代的一套玩具:一盏魔灯。而这又正是本书的标题。
正如伯格曼自己的电影作品,这本书是现实、记忆和梦幻的组合,也是一个电影时代的记录,今天的伯格曼已名满天下,人们将永远记住他的名字,他的电影所记录的人类情感则会让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回味、去思考。
在此之前看伯格曼的电影大多数于我都太私人化了,看完这本自传感觉影像又立体起来了,电影更完整了
评分五个老婆
评分序言和正文里同一影片片名的翻译竟然还会不同。。。
评分关于具体影片着墨不多,内容主要是关于个人经历和变迁的,从中可以看到其电影风格形成的诸多因素,比如成长环境、斯特林堡以及在真实生活中就存在的梦幻和现实的纠葛。叙事比较乱,基本上是想到哪是哪,通读后需要对照年表梳理一下大致的顺序。
评分序言和正文里同一影片片名的翻译竟然还会不同。。。
魔灯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