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瑪·伯格曼1918年7月14日齣生於瑞典的烏普薩拉。他在戲劇、電影乃至文學領域都有極高的造詣(他曾於1975年獲諾貝爾文學奬提名),而為其獲得世界性聲譽的則是他從影後拍攝的那些偉大的電影,如《第七封印》、《處女泉》、《野草莓》、《呼喊與細語》、《穿過黑暗的玻璃》、《芬妮與亞曆山大》等。
他的電影多次獲得各種電影節大奬,並獲得3次6項奧斯卡金奬。英格瑪·伯格曼與意大利導演費裏尼、蘇聯導演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並稱為世界現代藝術電影“聖三位一體”,代錶瞭1960年代以來歐洲藝術電影難以逾趙的最高峰。
伯格曼以他那簡約的影像風格、沉鬱的理性精神和對生與死、靈與肉、精神與存在等一係列問題的探索,成為世界影壇上為數不多的將電影納入嚴肅哲學話題的人物之一。他以強烈的個人風格所奠定的瑞典電影的理性精神至今仍深深影響著瑞典和世界影壇。
譯者劉森堯,颱灣東海大學外文係畢業。著有《電影生活》、《導演與電影》,譯有《電影藝術麵麵觀》、《電影錶演與藝術》、《布努艾爾自傳》等。
英格瑪·伯格曼的這本自傳,成書於他宣布息影後的1987年,既是對他一生的迴顧,也是一扇通嚮他心靈秘密通道的門,為我們更好地瞭解他的作品提供瞭深層次的心理依據。
伯格曼在書中通過真誠的筆調敘述,讓讀者走進瞭屬於他自己的秘密世界。伯格曼一生的經曆:他的電影、他的影像、他的人生,這一切都源於孩堤時代的一套玩具:一盞魔燈。而這又正是本書的標題。
正如伯格曼自己的電影作品,這本書是現實、記憶和夢幻的組閤,也是一個電影時代的記錄,今天的伯格曼已名滿天下,人們將永遠記住他的名字,他的電影所記錄的人類情感則會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迴味、去思考。
發表於2024-12-22
魔燈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在Eleni Karaindrou給安哲羅普洛斯的配樂中,我閤上《魔燈》,寫下這個標題。閤上書頁,我頭一件想做的事情竟然是找齣隨身聽打開《永恒的一日》的配樂來聽,忽然覺得隻有這份音樂足以配得上伯格曼給我帶來的此刻的心境。 也許都來自歐洲麽,也許是南歐熱帶的旖旎此...
評分王小槍老師在《十分鍾年華老去》中曾提過,從生命學的角度說,誰也彆吹牛,每個人都隻是一本薄薄的小書,除瞭裝幀和印刷或有不同,大體上都是一個德性。蘸著唾沫隨便翻開任何一頁,拋開假惺惺寫著五講四美和裝模作樣的小紙條,白底黑字紀錄的都是吃飯、睡覺和做愛。——很...
評分“拍電影就是躍入自己童年的深淵。” ——英格瑪·伯格曼 [1] 伯格曼的崇拜者、美國導演伍迪·艾倫曾這樣評價這位瑞典導演:“伯格曼發展瞭一種風格,關注人的內心世界。他遊離於其他導演,獨自發現瞭靈魂的戰場,並達到極至。”[2] 這句話準確地點齣...
評分對一個人有興趣,自然想去瞭解其生平,若有其自傳則更是歡喜。 在這本自傳中,伯格曼真誠而又勇敢地描述其焦灼、矛盾、衝突的情感,與傢人的情感,讓我們動容、悲傷、無助。尤其第24章提到兒時他與父親去教堂傳道的情景,對這一過程描寫細緻,關乎一切細節,錶現齣他與父親關係...
評分《魔燈》 讓我認識瞭伯格曼,這是不同於光影和鏡頭敘述的另一個角度。迴憶和文字的緩緩流淌也會具有一種直接的力量。 如今,英格瑪·伯格曼剛剛離開人世。 雖然我看不懂《第七封印》,雖然我沒有看過《喊叫與耳語》,沒有看過《假麵》,也沒有看過《野草莓》,僅僅他的文字,...
圖書標籤: 伯格曼 電影 傳記 自傳 瑞典 導演 英格瑪·伯格曼 電影館
序言和正文裏同一影片片名的翻譯竟然還會不同。。。
評分貴在坦誠
評分今天去吃一麵入魂,結果等瞭兩個小時。結果在店門口把這本書給翻完瞭。伯格曼如此毫不掩飾把自己一生的故事如電影般穿插剪接講給你聽,誠意啊。
評分這是絕對赤裸裸的文字,真誠而痛苦,近乎絕望又滿懷希望。伯格曼在此把自己深度剖析,執筆尖銳鋒利,不加一絲粉飾地,將其人生娓娓道來,呈現給讀者一位叛逆、浪蕩、冷漠、多情、天纔的鬥士形象。全篇像是在敘述追憶,文字如涓涓細流般清澈透明,也像是在懺悔感傷,直白透徹文辭下深藏激情與力量。這一切都需要勇氣,莫大的勇氣。
評分關於具體影片著墨不多,內容主要是關於個人經曆和變遷的,從中可以看到其電影風格形成的諸多因素,比如成長環境、斯特林堡以及在真實生活中就存在的夢幻和現實的糾葛。敘事比較亂,基本上是想到哪是哪,通讀後需要對照年錶梳理一下大緻的順序。
魔燈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