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小史

中國哲學小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1919年赴美留學,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土學位。迴國後,曾任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哲學係主任兼文學院院長,西南聯大哲學係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52年後一直任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長期從事哲學教學和研究,在哲學思想和中國哲學史研究方麵自成體係,為中國哲學史的學科建設做齣瞭重大貢獻。著有《中國哲學史》、《貞元六書》、《中國哲學史新編》、《中國哲學史論文集》、《中國哲學簡史》(英文)等。

出版者: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作者:馮友蘭
出品人:
頁數:159
译者:
出版時間:2005-02
價格:14.8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0061955
叢書系列:國學基礎文庫
圖書標籤:
  • 哲學 
  • 馮友蘭 
  • 中國哲學 
  • 曆史 
  • 中國哲學史 
  • 中國 
  • 國學 
  • 哲學史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從學科觀念的接納到學科體係的確立,馮友蘭先生為中國哲學史學科的早期建構作齣的努力功不可歿。本書即是馮先生為中國哲學史奠定基礎框架、指明方嚮的一部作品。通過接納和吸收西方哲學的模式和方法,馮友蘭從形而上學、人生哲學和方法論三個角度切入,係統研究瞭孔子、墨子、孟子、老子、莊子、荀子和名傢等先秦諸子,以及周濂溪、張橫渠、二程、硃熹、王陽明等宋明道學傢的哲學思想,並將其視做中國哲學傳承和發展的主流加以梳理、闡釋。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本人古文學得不好,前麵的諸子學說很多都是引經據典,而漢語解釋不夠多,估計寫的年代原因吧,我讀起來還是很吃力的。雖然大概能明白每一節的主體意思。 中國哲學實乃博大精深,本書把上古的子學和中古的經學都做瞭簡要介紹,讓人能對中國哲學有個框架的認識。 書中的附錄部分...

評分

前麵講瞭中國主流的一些哲學傢,論述瞭他們的觀點,對我作用不是很大。因為有點看不懂,而且很多都是知道的,不知道的也讀不懂。 後麵的幾篇文章那真是特彆好,簡單講述瞭中國古代哲學的一些狀況,中國為什麼沒有科學,中國古代哲學對世界的影響。中國為什麼重忠孝等等,給我剝...  

評分

筆記: 從個人的角度看來,墨傢和荀子的理念更加科學。然而中國人重享受、重內心,墨傢和荀子不懂得人情世故,隻知道孜孜不倦於外物,所以自秦朝以後就銷聲匿跡瞭。馮友蘭先生認為這是中國的悲哀,但他也想到,也許很多年以後,世界也開始注重內心瞭呢?到那個時候,中國的哲學...  

評分

前麵講瞭中國主流的一些哲學傢,論述瞭他們的觀點,對我作用不是很大。因為有點看不懂,而且很多都是知道的,不知道的也讀不懂。 後麵的幾篇文章那真是特彆好,簡單講述瞭中國古代哲學的一些狀況,中國為什麼沒有科學,中國古代哲學對世界的影響。中國為什麼重忠孝等等,給我剝...  

評分

乘著夜色歸來,身體疲憊,內心充實。剛剛讀完《中國哲學小史》內心通暢釋然。一個月前就藉來瞭這本書,遲遲未讀,這兩天一口氣就看完瞭。以前一直覺得自己會看不下去這種專業性很強的書,而今讀完後覺得很棒,自己的閱讀領域也有所拓展。19歲生日這天,我收獲的不是什麼花哨...  

用戶評價

评分

小史見情懷

评分

馮先生果然名不虛傳,墨、道、儒的關係闡述地如水般清晰,分類清晰、邏輯嚴密、渾然一體、充滿著理性的光輝。尤其對最後一篇關於“孝”和“傢族觀念”的論述尤為精彩,我認為揭開瞭中國文化的本質,有時間寫一篇讀後感。不管哪一個文化宗教,其産生本質上都源於個人對死亡的恐懼,因此人總需要一種方式讓自己“得救”,因此基督教信人死後前往極樂世界、佛教信輪迴、伊斯蘭教信安拉,而中國傳統哲學則信祖宗崇拜。祖宗崇拜是最務實和坦誠的方式,首先它不用虛假的永生來麻痹自己,其次,它在肉體和精神上卻都是自洽的——一個人的死並不是停止,他的子孫在肉體上是他生命的延續,在精神上是他生命的寄托,而這如此務實以緻沒有迷信的成分,使人從人生的短暫性中“得救”,得到對人生彼岸的真情實感。

评分

化繁為簡,去粗取精。且當入門復習。

评分

馮友蘭在談論中國哲學研究方法的時候將學習和瞭解西方哲學放在瞭第一條,因此我就不明白如今這些關於中西學術問題的爭論到底有沒有存在的必要

评分

把幾個學者的研究拿來對比看還蠻有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