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王牧
自序…………………………………………………………………1
导论…………………………………………………………………1
一、复仇主义的文化心理之在当前中国的现实存在………3
二、复仇主义与传统文化、文化传统………………………7
三、从文化学角度看中国人的罪过偿报态度问题…………13
上篇复仇
第1章原始复仇习俗——原理与其变例………………………19
第一节源于氏族组织一体性的复仇义务……………………19
第二节起于各种形式侵害的复仇事由………………………23
第三节出于限制报复之灾难性后果的复仇方式……………25
第2章经书中的复仇规范
——复仇事例所反映的规则化过程………………………29
第一节复仇的前提标准的建立——从不问是非而复仇到“不受诛”等才可复仇的限定33
第二节复仇对象的限定——由全宗族到加害者本人的缩减36
第三节复仇者的范围及角色限定——臣下、朋友参与复仇,亲族由氏族全体向近亲属等的缩小………………………………………………………………39
第四节复仇结果的指向——对死亡结果的追求的单一性…45
第3章复仇之在后世——法律完备状态下的复仇问题………48
第一节关于复仇的纵、禁与其争论所反映的问题…………50
一、法律上允许、禁止复仇的反复循环……………………52
二、有关复仇的往复争论所反映的文化困境………………60
第二节对汉以来复仇案的诸分析……………………………70
一、复仇原因的一般分析……………………………………72
二、复仇者的年龄与性别结构分析…………………………78
三、复仇者的身份分析………………………………………81
四、复仇者的命运与复仇案的结局分析……………………85
五、复仇泛滥的情况分析……………………………………88
六、复仇者的观念分析………………………………………92
第三节复仇与相关的法律规制………………………………107
一、“义绝”离婚制——防止复仇与建造道德环境的双重考虑108
二、杀人移乡避仇制——防止复仇的措施…………………110
三、禁止杀人私和——法律指出的方向及其所留下的空间113
中篇报复刑
第4章报复刑的原始蛮性表现——族刑与缘坐………………12l
第一节族刑、缘坐——蛮性复仇在刑罚制度上的印记……121
第二节夷三族刑的正式立法及其历史进化意义……………126
第5章报复刑的普遍而有影响的形态——同害刑……………130
第一节西方古代的绝对同害刑………………………………131
一、古法典中的同害刑………………………………………131
二、宗教经典中的同害刑……………………………………138
第二节中国古代的相对同害刑………………………………141
一、秦律中的杀人之同害刑与伤人之非同害刑……………144
二、唐律中的杀人之同害刑与伤人之非同害刑……………149
第三节东西方古代同害刑的特征……………………………157
一、关于“杀人者死”的同害报复刑是否包含过失杀人问题158
二、同害刑中绝对报复刑与代刑、赎刑的讲究与否问题…160
第四节同害相报的报复刑的情理基础………………………166
一、“去其具”——同害刑——哪出问题找哪……………166
二、“抵命”——同害刑——双方扯平的唯一形式………170
第6章报复刑的发展——非同害的象征性刑罚与等值报偿…175
第一节同害刑在实行中的象征性——向非同害靠拢………176
第二节对同害刑的清算是产生和支持非同害原则的基础…178
一、西方对同害刑的清算……………………………………178
二、中国对同害刑的清算……………………………………183
第三节非同害的报复刑的立论基础…………………………186
第7章报复刑观念对有关制度的执行上的影响………………191
第一节报复刑观念在侦(审)讯过程中的表现和影响………192
第二节报复刑观念在监禁囚犯方面的反映和表现…………194
第三节报复刑观念在刑罚执行方面的反映和表现…………196
下篇报应说
第8章一般报应说………………………………………………202
第一节报应说——多源头汇合而成的解释…………………202
一、阴祸、阴德之报…………………………………………203
二、鬼神之报…………………………………………………207
第二节报应说与报复刑、复仇的关系………………………212
第9章刑官报应说………………………………………………217
第一节刑官报应——司法报应与立法报应…………………217
一、刑官积“阴德”之善报…………………………………218
二、刑官作法之恶报…………………………………………220
第二节报应的内容、范围与强度……………………………223
一、报应的内容与范围………………………………………223
二、报应的程度或强度………………………………………227
第三节冤报的缘由及其实质…………………………………229
第四节冤报的罪过形态及其寓意……………………………236
一、故枉之报…………………………………………………237
二、误枉之报…………………………………………………238
三、逢迎、缄默枉人之报……………………………………240
四、“忠厚”、枉纵之报……………………………………242
第五节报应说的特征与作用…………………………………244
一、报应说的特征……………………………………………244
二、报应说的作用……………………………………………246
结语…………………………………………………………………250
参考文献……………………………………………………………254
内容摘要……………………………………………………………261
后记…………………………………………………………………281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