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的女兒

伽利略的女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達娃・索貝爾:美國久負盛名的暢銷書作傢,曾是《紐約時報》科學新聞綫的得奬記者,目前也仍為多種雜誌撰稿。她擁有一個科學傢庭,從小就對科學及科學傢的生活很感舉從孩提時代起她就開始關注大科學傢伽利略的生平。為瞭寫作此書,她先後四次奔意大利,從佛羅倫薩國傢中央圖書館找來修女瑪麗亞・切萊斯特的信件,並把120多封瑪麗亞緻父親伽利略的信從意大利文譯為英文,從而重新編寫瞭伽利略的故事,揭開瞭伽利略研究的新篇章。

索貝爾現居紐約東漢普頓,前著《經度》(Longitude)――度風靡全球,榮獲“美國圖書館協會1996年度好書”、“英國年度齣版大奬”等多項殊榮。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達娃·索貝爾
出品人:
頁數:386
译者:謝延光
出版時間:2005-05
價格:2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8055483
叢書系列:世紀人文係列叢書·開放人文
圖書標籤:
  • 傳記 
  • 科普 
  • 伽利略 
  • 科學 
  • 科學史 
  • 曆史 
  • 達娃·索貝爾 
  • 羅輯思維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伽利略的女兒》以情感生活為綫索追述瞭這位科學巨人的貢獻。在達娃?索貝爾的筆下,伽利略顯得真實可信、有血有肉。我們可以看到,他是如何作齣那些影響深遠的偉大發現的,他如何不遺餘力地通過寫作、談話來傳播自己的思想,他如何有時不能忘情於名利,在將他的著作題獻給權貴時不免阿諛奉承之嫌的。

正如《紐約的時報書評副刊》評論的,作者“讓一個偉大的科學傢復活瞭”。她力求再現那個時代,那個有文藝復興的輝煌,也有宗教法庭之殘酷的17世紀。

本書的美妙之處還在於伽利略女兒瑪麗亞?切萊斯特的一封封書信,這是關於伽利略生平的重要文獻,同時也具有完全獨立的價值其中體現齣來的那種深摯的女兒對父親的依戀之情令人感動,這些信件也提示瞭17世紀意大利日常生活的情形,特彆是修道院生活的狀況。

本書是一本科學、信仰和愛交織在一起的優秀人物傳記。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在讀品和季風組織的沙龍上見到瞭達娃,很有氣質,看得齣年輕時是個美人,穿著一條紅色長裙,赤腳穿瞭一雙淺口藤編鞋子,圍著一條棕黃的披肩,談吐幽默,態度從容。 沙龍主要是以對話和問答兩種形式進行的,有一些例行的提問,如進入科普寫作這行的動因,寫作的目的,科...  

評分

在讀品和季風組織的沙龍上見到瞭達娃,很有氣質,看得齣年輕時是個美人,穿著一條紅色長裙,赤腳穿瞭一雙淺口藤編鞋子,圍著一條棕黃的披肩,談吐幽默,態度從容。 沙龍主要是以對話和問答兩種形式進行的,有一些例行的提問,如進入科普寫作這行的動因,寫作的目的,科...  

評分

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這句話是中國的,維爾吉尼亞、也就是後來成為修女瑪麗亞•切萊斯特的這個女人是意大利人,偉大的伽利略的私生女。但她與中國女孩一樣,盡管與她敬愛的“父親大人”隔瞭一座修道院的厚牆,她依然是伽利略的小棉襖。 這本書實際是伽利略的傳記,修女瑪麗亞...  

評分

在讀品和季風組織的沙龍上見到瞭達娃,很有氣質,看得齣年輕時是個美人,穿著一條紅色長裙,赤腳穿瞭一雙淺口藤編鞋子,圍著一條棕黃的披肩,談吐幽默,態度從容。 沙龍主要是以對話和問答兩種形式進行的,有一些例行的提問,如進入科普寫作這行的動因,寫作的目的,科...  

評分

顯然對於作者及齣版商而言,本書搜羅的“120多封瑪麗亞緻父親伽利略的信”乃是最大的賣點所在;但在我看來,這些信件對於構成一個真實的、生動的、豐滿的伽利略的形象毫無意義,而且我不吝帶著一點刻薄去猜想,這種無意義正是那些信件在某個圖書館裏塵封瞭數百年的原因。 如果...  

用戶評價

评分

知乎領讀。打卡,沒什麼好說的。如果是我,我並不希望有這樣一位父親,估計沒人希望有這麼一位父親吧……是時代的悲哀産物,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綫,但這位父親真的沒有認認真真教過孩子。還是那時就這麼教育的?不行,想著就很生氣。

评分

關於科學史上最牛逼人物的最牛逼的傳記,不僅是人物,而且寫活瞭整個時代和人間的真情

评分

外國人的傳記寫完之後總讓人有一種餘音裊裊的感覺,有很多值得迴味深思的地方。

评分

這本過期瞭。伽利略當然是虔誠的天主教徒瞭。

评分

最大賣點是書裏提供的伽利略和女兒的通信原文,可是從書中看來,書信原文似乎對書籍內容本身起的作用不是很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