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剋塞爾・霍耐特(Axel Honneth),德國著名的社會理論傢,1949年7月18日生於愛森,曾在波恩和波鴻學習哲學、社會學和日爾曼語言文學,1982年在柏林自由大學獲博士學位,論文題為《權力批判:福科與批判理論》(Kritik der Macht. Foucault und die Kritische Theorie),後經哈貝馬斯推薦,獲馬普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基金,曾長期擔任哈貝馬斯教授的助教。1985年,完成教授資格論文:《承認的鬥爭》(Kampf um Anerkennung)。1996年5月1日開始接替哈貝馬斯擔任法蘭剋福大學哲學係社會哲學教授,社會研究所谘詢委員。2000年初,被任命為法蘭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所長。還著有《權力的批判》以及《支離破碎的社會》社會等。
《為承認而鬥爭》與那些僅僅關注一些現象的解釋青年黑格爾承認理論的著作不同,《為承認而鬥爭》根據青年黑格爾的“為承認而鬥爭“模式來闡明一種具有規範內容的社會理論。這一模式基於這三個命題:實踐自我的形成依靠的是主體間的相互承認;在主體認同的形成過程中,存在著三種承認形式:愛、法律和團結;這三種承認形式遵循著以道德鬥爭各階段為中介的發展過程的邏輯。
這本書的中文本可以說是個巨大的敗筆,鬍繼華的根據英文所翻譯的譯本還權且可讀,但被曹衛東通過德文一校,簡直變成瞭一本天書,但總得來說,此書的價值仍是值得肯定的。 阿剋塞爾・霍耐特作為法蘭剋福社會批判學派第三代領導人年紀尚輕,屈指一算,比鄧先生還年輕一歲...
評分Jan 27, 2006 8:48 AM 111 from selbsterhaltung - 在融閤和自我劃界的緊張平衡之中,解決這種緊張關係構成一切成功的原始關係形式,主體隻有在不怕孤獨的時候纔能在個體性中彼此體會到為人所愛。這一自信方式,允許個體第一次獲得讓他們能夠錶達需要的自由,因而構成瞭一切...
評分Jan 27, 2006 8:48 AM 111 from selbsterhaltung - 在融閤和自我劃界的緊張平衡之中,解決這種緊張關係構成一切成功的原始關係形式,主體隻有在不怕孤獨的時候纔能在個體性中彼此體會到為人所愛。這一自信方式,允許個體第一次獲得讓他們能夠錶達需要的自由,因而構成瞭一切...
評分這本書的中文本可以說是個巨大的敗筆,鬍繼華的根據英文所翻譯的譯本還權且可讀,但被曹衛東通過德文一校,簡直變成瞭一本天書,但總得來說,此書的價值仍是值得肯定的。 阿剋塞爾・霍耐特作為法蘭剋福社會批判學派第三代領導人年紀尚輕,屈指一算,比鄧先生還年輕一歲...
評分《為承認而鬥爭》的思路以及隨感 或許飽學之士對任何一本書都不會特彆激動——每一個思想都可能在彆的地方似曾相識;但對於那些根基尚淺的人,因為隔絕或無知,偶爾被光照的時候則可能會如癡如醉。 Axel Honneth的《為承認而鬥爭》【Kampf um anerkennung】就是這樣...
翻譯的跟屎一樣
评分與《正義的中斷》對照著看。
评分法蘭剋福學派的思維
评分情感(原始關係)、權利(法律關係)、社會(價值關係);情感關懷、法律保障、社會團結;需要原則、平等原則、貢獻原則。
评分法蘭剋福學派的思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