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戲劇範疇的闡釋戲劇是一門傳統的綜閤藝術。在中國古代,它與“戲麯”概念幾乎可以互相轉換。因此,要明瞭戲劇的內涵,就必須弄清戲麯概念由來。按漢朝古文字學傢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戲”從戈聲,錶示“三軍之偏”。所謂“偏”是古代車戰的一種組織形式;而“戈”在古代既是漁獵的勞動工具,又是一種武器,這說明中國原始的“戲”乃發端於對生活、生産動作的模擬。“麯”,古作,《說文解字》稱之“象器麯受物之形也”。可見“麯”字本來即是對器物的一種寫狀。從側麵看其外圍,其象乃方“匚”,如器納物之狀。這就是“麯”的本始意義。引而申之,則為“委麯”之稱,所謂“不直曰麯”正是此意。《詩經·秦風·小戎》雲:“在其闆屋,亂我心麯。”《箋》釋雲:“心麯,心之委麯也,憂則心亂也。”心對於外界事物的接受,正像“麯”這種器具之納物,所以“心”與“麯”並稱為“心麯”,這正如水涯之受水處亦稱“水麯”。齣於“象類取譬”的思維習慣,“麯”字的意義進一步引申,“樂章”也叫作麯,這是因為其音聲委宛,故而名之。“戲”與“麯”連稱見於南宋遺民劉堝《水雲村稿·詞人吳用章傳》:“至鹹淳,永嘉戲麯齣。”洛地:《一條極珍貴資料的發現》,《浙江藝術研究》第十一輯。明人陶宗儀《輟耕錄》捲二五“院本名目”:“唐有傳奇,宋有戲麯、唱諢、詞說,金有院本、雜劇、諸公(宮)調。院本、雜劇,其實一也。”從陶宗儀這一段話看,“戲麯”之名在金元前已有之,隻是那時僅作為同“唱諢”、“詞說”等並列的一種錶演形式罷瞭。“戲麯”一詞的産生有其藝術發展的曆史邏輯必然性。《輟耕錄》捲二七“雜劇麯名”稱:“稗官廢而傳奇作,傳奇作而戲麯繼。”所謂“稗官”原是古代專給帝王講述風俗人情、街談巷議的小官,後來作為小說或小說傢的代稱。“傳奇”本是帶有虛構性質的一種小說樣式,古代劇作傢援之以作戲劇之稱。照陶宗儀的看法,戲麯是一定曆史時期形成的。先有稗官講述的野史故事,繼有趣味性頗強的傳奇小說,再有戲麯的齣現。這種觀點雖然不完全正確,但卻指齣瞭戲麯與古代野史、小說的密切聯係。戲麯概念有狹義與廣義之分。明代臧晉叔在《元麯選》中引陶宗儀的話說:“宋有戲麯,金有院本雜劇,而元因之,然院本、雜劇厘而為二矣。”臧晉叔《元麯選》第一冊,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9頁。可見“戲麯”在陶氏心目中乃有彆於“院本”或“雜劇”。顯而易見,他把“戲麯”當作宋代獨有的劇種,它並不包括以往的“參軍戲”以及元以來的雜劇之類。這是從狹義上使用“戲麯”這個概念的。這種使用特點不僅有時代的限定性,而且有內涵上的限定性。換言之,它在時間上不是通貫古今的,在類彆上也並不涵蓋中國所有的戲劇品種。與狹義的戲麯概念不同,廣義的戲麯概念則可以通貫古今,同時在品種上也有最大的涵蓋性。它不但具有一般的文學敘事性,而且富有中國特色的錶演性;它是“戲”與“唱腔”的有機結閤,通過係統化的人物動作來錶達主題思想。從時間角度看,上自秦漢的“百戲”、唐朝的參軍戲、宋元雜劇,下至明清的傳奇劇以及現代劇,都應包括在內;從地域的角度看,凡中華國土上所産生的各劇種也應囊括其中。從這種意義看,“戲麯”與今日所謂“戲劇”具有同一性。本書乃立足於此而展開研究,同時對相關的麯藝作品亦略為探討之。二、道教與戲劇關係引說中國戲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長期以來,有不少學者積極展開戲劇的研究工作,並且取得瞭一定的成就。但是,在道教與戲劇關係課題上卻少有人問津。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作為我國的傳統宗教,道教在近兩韆年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諸多領域都有深刻影響。它不僅在養生學、氣功學、醫學、古化學、古生物學以及哲學等方麵有獨特的建樹,而且在文學藝術領域也有廣泛的滲透。戲劇作為文學藝術中的一類,自然也就與道教存在密切關係。這不是依靠空想式的邏輯推理得齣的看法,而是有大量事實作根據的。首先,從作傢的角度進行考察。任何一種成熟的戲劇都必須有文學劇本或演齣的腳本,它們自然是由作傢創作完成的,所以,戲劇的研究離不開作傢的思想研究。從現存古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到元代以來為數不少的文人積極投身於戲劇的創作之中,他們除瞭藉助曆史傳說、情愛故事以創作娛人的戲麯之外,也擷取有關道教神仙傳說,加以改造發揮,創作反映道教活動,錶現神仙思想的戲劇作品;或者把道教的傳說、典故同其他題材糅閤起來,從而寓教於情節之中,使作品增添浪漫色彩。據筆者考證,元朝這方麵的戲劇作傢主要有:馬緻遠、李文蔚、吳昌齡、李壽卿、尚仲賢、張國賓、嶽伯川、史九敬先(仙)、李時中、鄭光祖、鍾嗣成、範康、貫雲石、紅字李二、花李郎、徐、榖子敬、李唐賓、楊訥、賈仲明、王子一;明代主要有:硃權、硃有燉、徐霖、楊慎、徐渭、史槃、屠隆、湯顯祖、趙琦美、單本、高則誠、汪道昆、陳所聞、周履靖、高濂、顧覺宇、馮夢龍、淩濛初、茅維、王元壽、路迪等;清代主要有:李漁、黃周星、尤侗、王夫之、嵇永仁、蒲鬆齡、洪昇、孔尚任、嶽瑞、黃之雋、畢魏、周坦綸、張大復、薛旦、李玉、硃雲從、萬樹、許廷錄、厲鶚、吳城、吳震生、金德瑛、楊潮觀、蔣士銓、孔廣林、方成培、舒位、陳烺、黃治、陳櫟、許善長、楊思壽、林紓等。
以上所列戲劇作傢有的還有道號,如貫雲石,號蘆花道人;硃權,號涵虛子、臞仙;高則誠,號菜根道人;李唐賓,號玉壺道人;徐霖,號九峰道人;徐渭,號清藤道士;湯顯祖,號清遠道人;趙琦美,號清常道人;高濂,號瑞南道人;黃周興,號笑包道人。盡管自號“道人”或“仙人”者不一定加入道教組織,但至少錶明他們對道教思想的認同或部分認同,或者在情感上與道教的親近、共鳴。
有些戲劇作傢本身即是道教中人,像硃權、周履靖便是如此。硃權係明太祖硃元璋第十七皇子,十五歲受封於長城西封口外的大寜,稱為“寜王”。公元1399年,硃元璋第四皇子——燕王硃棣以“靖難”為名進攻朝廷,詐使硃權閤作,並以“事成之後平分天下”相許諾。但是,當硃棣登上皇帝寶座後並沒有實現諾言,連硃權討封蘇州、杭州的要求也沒有應允。永樂元年(1403)二月,硃棣改封硃權於南昌。政治鬥爭受絀,導緻硃權超塵脫世思想的産生。正當硃權消沉、彷徨之際,道教正一派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從龍虎山來到南昌,對硃權進行一番開導,這使硃權心地豁然開朗。在南昌客居期間,張宇初天師每日與硃權一起研習老子《道德經》、莊子《南華經》、張陵《正一經》等道教經典。在張宇初的“度化”下,硃權終於正式加入道教組織。為瞭進一步修習道法,硃權選擇南昌附近的西山緱嶺,擬建觀,上奏朝廷,得到硃棣皇帝的批準。永樂三年,由皇帝賜匾的“南極長生宮”落成,內供南極仙翁及老子、莊子塑像。此後,硃權大部分時間住在此宮中修道,或研習道經,或修煉氣功,或鼓琴嘯歌,或編寫雜劇,過著逍遙自在的道人生活。他的著作數十種,其中關於仙道戲劇作品有《大羅天》等。他曾經在一首送彆張宇初天師的詩裏寫道:“天上曉行騎雙鶴,人間夜縮解雙鳬。匆匆歸到神仙府,為問蟠桃熟也無。”這詩句既錶達瞭他同道教領袖張宇初天師的交往深情,同時也體現瞭他皈依道門的信念。明萬曆年間的戲劇作傢周履靖更是篤信道教。周氏,字逸之,號螺冠子,秀水(今浙江嘉興)人。他長期在傢修行吟詠,作有傳奇戲麯作品《錦箋記》。作為一個居傢修道信士,周履靖經常進行道教的“扶乩降筆”“扶乩降筆”是道教的一種奇特的法術活動。李叔還編《道教大辭典》說:“乩者,蔔以問疑也。術士製丁字形或人字形木架,懸錐於直端,狀如踏碓之春杵,承以沙盤,名為乩筆。由兩人扶其兩端,依符咒延神至,則錐自動,畫沙成文字,或示人吉凶,或與人詩詞唱和,或為人開藥方治病。事畢,神退,錐亦不動……司其事者,俗呼為鸞手,亦曰鸞生。”活動,作有《群仙降乩語》。彭輅在談及周履靖得“群仙降乩”之詩時指齣:“周子梅墟運乩召仙而仙集,各贈之篇章。
發表於2024-11-22
道教與戲劇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宗教 道教 詹石窗 戲劇 藝術 戲麯 戲劇、戲麯、戲劇理論 中國古代文學
啊詹先生,好愛
評分啊詹先生,好愛
評分啊詹先生,好愛
評分啊詹先生,好愛
評分啊詹先生,好愛
道教與戲劇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