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英倫纔子型作傢,生於1969年,畢業於劍橋大學,現住倫敦。著有小說《愛情筆記》(1993)、《愛上浪漫》(1994)、《親吻與訴說》(1995)及散文作品《擁抱逝水年華》(1997)、《哲學的慰藉》(2000)、《旅行的藝術》(2002)、《身份的焦慮》(2004)。他的作品已被譯成二十幾種文字。
到外地旅行——多麼令人興奮的念頭啊!通常,人們會找個氣候怡人的地方,見識有趣的風土民情,欣賞能喚起靈感的景物。然而,為什麼成行之後,卻往往覺得猶有遺憾?
在本書裡,狄波頓帶領我們踏上旅途,從巴貝多、阿姆斯特丹、普羅旺斯、馬德裏到西奈沙漠等地,經歷旅行中種種讓人嚮往與失望之處。
狄波頓還安排瞭許多位嚮導。他們是大名鼎鼎的作傢、藝術傢或思想傢,也是深諳旅行滋味的行傢,如梵榖、華滋華斯、福樓拜、波特萊爾、羅斯金,在書中與我們分享旅行的洞見。
透過這些旅程,狄波頓揭露瞭旅行中隱藏的慾望和錯綜複雜的麵相,挑起無法抵擋的神祕幻想,並且指點我們如何提升旅行的快樂指數,遠離煩悶的日常生活,進入一個奇異世界。
引子 2006/08/28 其實從去年年底的時候就想寫點什麼,記錄一些我二十歲以前的不成熟的想法,十年二十年後再看看當年幼稚的自己。盡管腹稿打瞭很多遍,但過瞭二十歲的生日也沒有寫齣一個字,然後告訴自己要在啓程前記錄下來,也隻是個美好的願望。並不...
評分英倫纔子的書看瞭有這麼兩三本瞭,娓娓敘來的優雅筆風是很親切的東西,淡淡清雅的小哲理語句也是令人如沐清風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他的書,讀的時候覺得深有共鳴,過後就基本上想不起來說瞭什麼瞭,也許這隻是我的狹隘吧,奢望魯迅的尖銳洞察,喜歡網絡語錄的嬉笑怒罵,喜...
評分我時常嚮朋友推薦《旅行的藝術》這本書。年初一個狂風大作的鼕晚,在北京飯店的大堂咖啡廳,車東夫婦曾經抱怨這本書節奏太慢,讀起來吃力。我笑著說,“《旅行的藝術》一定要從後往前讀的”。之後,每次送齣這本書給朋友,都要叮囑一下,“要從後往前讀”。 原因是,這本書的...
評分很多地方我們去過瞭,但卻隻是走馬觀花,或者不以為意。 阿蘭在書中提到的那三個他在旅途中見到的並稱之為美的,給他以強烈震撼的地方99%的人是看不到的,就算也並不會以之為美。 不知道是誰發明的現代旅遊,大巴將一車人拉到一個地方哢嚓卡嚓地拍照,上車睡覺,到另一個地方...
評分旅行書寫得最好的一本,我會說是英國作傢阿蘭·德波頓的《旅行的藝術》。 最關鍵的是他的視角並不局限於所遊之地的好,不局限於他的經驗本身,而是更進一步地思考人為什麼要旅行的問題。比如他從自己為什麼要去加勒比島國巴巴多斯寫起,引齣瞭旅行的預期與現實對比的話題,又...
作者和曆史上若乾藝術傢,華茲華斯,梵高等,旅行的相互穿插,每章一個人物,一個主題,寫法很有意思。
评分Not that awe-inspiring, but not infrequently display a warmth that's all too soul- touching
评分德波頓的這本關於旅行的文化隨筆伴隨瞭我整個歐洲之行,旅行的意義既非獵奇亦非逃遁,而是抽身於瑣碎日常的一次曠日內省,一切景語皆情語,兜兜轉轉還是迴歸自身。
评分really jealous of Alain, he is such a genius, makes me fancy Flaubert. It is time to return the vintage time to experience Flaubert, Hugo and Wordsworth!
评分再囉嗦一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