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奥地利现代诗人。生于布拉格,曾广泛旅行欧洲各国,一度担任罗丹的秘书。除诗集、散文集和书信集外,里尔克还译有大量英、法、俄文学作品。
《里尔克诗选》收入的《杜依诺哀歌》和《献给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是里尔克晚年呕心沥血的杰作,也是20世纪诗歌的重要里程碑。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国人要把红楼、西游、三国、水浒作为四大名著。不理解啊,千百年来一直有人痴迷于红楼里面虚构的人物关系,即便红楼道出了社会制度转变的必然,它显然也不足以被人这么念叨嘛——他们是什么关系跟你有什么关系,更何况他们还是虚构的。难道就能因为他们关系...
评分学《再别康桥》的时候第一次听到“结构美”这个词,虽然早有这个概念,但是这个词第一次听到的时候,觉得很难听。 当时就对这个词比较反感,因为“结构美”这三个字听起来就不美,怎么可以用这么难听的词去总结一种美感呢? 但是提到诗篇结构美感的时候,我脑海里有两首先行,...
评分学《再别康桥》的时候第一次听到“结构美”这个词,虽然早有这个概念,但是这个词第一次听到的时候,觉得很难听。 当时就对这个词比较反感,因为“结构美”这三个字听起来就不美,怎么可以用这么难听的词去总结一种美感呢? 但是提到诗篇结构美感的时候,我脑海里有两首先行,...
评分之前并不知道里尔克为何许人,去年先行读了他最为著名的《严重的时刻》,短短的几段排比让我为之一振,我意识到这个诗人并不普通。 接着我立马读了《为我庆祝》,《新诗集》中的若干首,整体给我的感觉是:晦涩,充满着意象的碎片。现在的诗歌,当然,也充斥着类似的诗,读者...
评分他的诗歌确实有些晦涩,或许诗歌永远都不能去翻译,里尔克就是最好的例证,现在我想说我宁可去找一些关于他的传记去道听途说他的故事,他的诗集是再不想碰了,就像个不停的向内旋转的旋涡,译者和我们一边眩晕一边被海水吞没 岸上的人 转头走向了里尔克咖啡馆
你啊,怎么没把自己写进这欢乐之中。
评分第一次全本手抄。
评分算清新。
评分连死亡都是玫瑰的血。
评分别读这本了,二次翻译。达意但不传神,都不像诗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