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什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历史?人们经历的历史、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和神话化的历史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互动关系?本书以义和团运动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如此探讨和解释:第一部分是历史学家笔下的义和团运动的史实,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考察直接参与义和团运动的中外各类人物当时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指出他们对正在发生之事的看法与后来重塑历史的历史学家的看法大为不同;第三部分评述在20世纪初中国产生的关于义和团的种种神话。作者认为,就上述三条认识历史的不同途径而言,后两条途径对普通读者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作为时间的义和团,代表的是对过去的一种特殊的解读;作为神话的义和团,代表的是以过去为载体对现在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解读,对现在仍发生深刻的影响。
阅读至P26,发现巨野教案对前文绪论中所提“历史学家对事件结果的预知”部分的印证作用,能作为“预知结果”利弊分析的实例。仅在此简要记录自己的阅读思考,以便未来重温时开启思路。 历史学家重塑历史的普遍过程,是“以已知的结果为起点,接下来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结果”...
评分在这本书中,柯文重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历史学家是一个翻译家,负责搭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历史学家必须熟悉过去的历史语言与现实的沟通功能。历史学家需要以敏锐的感觉、尽可能多的诚实求真精神,坚持不懈地在这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间来回游走。这种需要正是我们工作中最...
评分History in Three Kyes——The Boxer as Event,Experience and Myth. 很有意思、很有内容的国外历史专著,因为是专著,看起来有些难,但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大大增长知识,正如书中说的“书籍告诉人们:她为什么做这件事。生活告诉人们:她做了这件事。书籍是向你解释事情的前因...
评分《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 柯文 在阅读历史书籍的时候,我常有的感觉就是不确定感,这种感觉来源于:一,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科书受到意识形态、成功者书写历史和脸谱化人物等方面的影响,所以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是一面的,是不完整,甚至是完全扭曲的。二...
内容上没有问题,但也没有新的视角或者观点。
评分与其说是历史书不如说是对历史学的研究。同样的一段,在不同人的笔下会显示出完全不同的风貌。史实的,还是个体体验的,抑或是神化的。从这个意义上,真是选了个好案例。作者自己对义和团运动的看法隐于三调之后,或者根本没必要追究,重要的是,不同的文本所折射出的观念与态度。
评分清醒自谦的笔法,纵观全局的气势,教人思维开阔。
评分2012年第3次印刷
评分1)框架和概念都非常好!雖然我也覺得文中對於民族誌(尤其是有關於漢人民間信仰)材料的運用和闡釋,似乎存在一些問題,當然這也有可能是翻譯的緣故;2)頁88,「在中國,當個人和群體的生活沒有太大問題時,宗教信仰就不會明顯地表現出來,但當個人遇到難題或社會發生危機時,人們就更願意使用宗教性質的手段。」3)頁115,「1900年夏……是確定誰的法術更強大更有效的一場較量……義和團就是要與洋人和教民較量一下,看誰的守護神更強大更有神力……教民們也從大體相似的視角看問題。」4)頁202,「……中國的知識精英和政治精英內心裡是鄙視大眾文化的。」;5)頁217,「義和團運動非常複雜,為20世紀的中國歷史帶來了各種各樣充滿矛盾的議題,常常使得愛國又追求進步的中國人難以確切掌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