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所安,又名斯蒂芬·歐文。1946年生於美國密蘇裏州聖路易斯市,長於美國南方小城。1959年移居巴爾的摩。在巴爾的摩公立圖書館裏沉湎於詩歌閱讀,並初次接觸中國詩,雖然隻是中文翻譯,但他迅速決定與其發生戀愛,至今猶然。1972年獲耶魯大學東亞係博士學位,隨即執教耶魯大學。二十年後應聘哈佛,任教東亞係、比較文學係,現為詹姆斯·布萊恩特·柯南德特級教授。有著作數種,論文多篇。其人也,性樂煙酒,心好詩歌。簡脫不持儀形,喜俳諧。自言其父嘗憂其業中國詩無以謀生,而後竟得自立,實屬僥幸爾。
《中國“中世紀”的終結——中唐文學文化論集》是宇文所安教授1996年齣版的一部著作,包括一篇導論和七篇論文,並附錄瞭三篇古典詩歌、傳奇作品的英譯。全書在所探討的時序上似乎延續瞭《初唐詩》、《盛唐詩》,其旨趣則大有不同;它的篇幅較之宇文教授的前兩部著作要小得多,而涉及的論題之廣且大,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至於各篇的要義,宇文教授在導論中現身說法,已有揭示,此處也就無庸辭費瞭。
第一篇論文,《獨特與獨占》,將中唐文學對身份的再現視作對他人或為他人所排斥。在個人身份的層麵上,這樣的一種特立獨行要吧錶現為宣稱自己優於他人,不過它也可以是一種異化感,而這種異化感造成瞭他人對自己的排斥。在中唐時代的作品中,特立獨行錶現為一種獨特而易於辨識的風格,它可以為他人所襲用,但它卻總是與一個個體作傢掛鈎。
接下去的一篇論文,《自然景觀的解讀》,討論各種不同的再現風景的方式,顯示自然的潛在秩序如何在中唐成為一個問題。一方麵是文本對於自然的井然有序的錶述和品評;這樣的風景具有建築性,這在先前的詩歌是罕見的。另一方麵是對於缺乏潛在秩序的風景的再現,是美麗去不連貫的細節的堆砌。
這第二篇論文公限於物理世界秩序的再現問題,然而同樣的問題也在人倫世界的事件中生成。《詮釋》這第三篇論論文探討中唐時代的一種傾嚮,它對現象所給齣的推測性解釋,要麼就是與常識相乘違,要麼就對通常認為無需解釋的境況做齣解釋。如此獨特的詮釋,缺乏任何證據或文本章順的支撐,常常沾染上一層富於反諷甚或瘋狂的意味。
第三篇論文《機智與私人生活》審視對私人空間和閑暇活動的遊戲性的誇大詮釋,作為抗拒常規價值的一種私人價值觀的話語。
第四篇《九世紀初期詩歌與寫作之觀念》探討中唐時期對寫作,尤其是對詩歌寫進行再現時發生的某些根本性的變化。
最後兩篇文章探討八世紀晚期成形的新的浪漫文化。
“ 中唐時代目睹瞭一種浪漫傳奇文化的興起,它錶現瞭男女之間齣自個人選擇而社會未曾予以認可的關係。浪漫傳奇的興起,與個人的詮釋或評價活動的發展、與私人空間的建立,是緊密相關的。浪漫傳奇想象性地建構瞭一個經過取捨的小世界,它既存在於一個社會主導性的世界之中,又因...
評分此前讀初唐詩、盛唐詩的中文版,隻覺得是老生常談,也慣以為宇文所安這樣的名號也是附庸風雅的門外漢學傢。卻沒有想到他涉獵廣,又從來不缺靈感。鶯鶯傳一篇,近乎凡是重點他都筆筆帶到,即使到如今,也鮮見有人繞開他另作他想。這一點,國內也隻是陳寅恪和魯迅的相關論著能如...
評分“特性與獨占”的邏輯與視點非常陌生,而且“特性”這一詞語內涵似乎是在不斷遊移,造成作者的整個論述都是混亂而難以理解的。作者從中國文學理論傳統中假設“文章與政治或社會秩序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談起,接著談到瞭“好的文章能夠或者應當改變(使變好)政治和社會...
評分我是很純粹按照順序來看的,首先看瞭《讀書》上宇文所安介紹中國劍橋文學史的文章,提齣文學時代觀,讓我有瞭一些想法,然後讀《初唐詩》、《盛唐詩》與《中世紀的終結》。 現在感覺最好的是《中國“中世紀”的終結:中唐文學文化論集》。作者在這裏有很多閃爍著靈光的地方,...
評分無論是因為翻譯的問題抑或寫作的方式,宇文所安的這本書都不能說是好讀的;這不是一本文學史,而是對於文學史的不同棱麵所作的透視。宇文所安毫無疑問是個自信的人,他不認為因為自己是外國人而同中國作品之間就有一種離間的、異己的關係;也不認為他的分析不如中國人自己來的...
用現代西方獨立個體學者的觀念分析被國有化的文化名人和作品,和五四以後傳統上的說教相比,另闢蹊徑,令人耳目一新。
评分對傳奇故事的解讀比較有意思。
评分後四篇比前三篇譯的好。書的標題不好。
评分擊節。唐宋之變與中唐,讀的時候總想起奧爾巴赫《摹仿論》,從文本的細部讀齣的一種representation模式的轉變,又因為古代文學沒辦法避免談及“作者”,因而呈現齣作者、經驗和章句間豐富的質地。特彆厲害的是,這種“中唐”感,既不是從單一作傢那裏提取,亦打破genre的限製,呈現齣一種強有力的曆史性。然後就是在用“真”與“誠”這樣的現代框架時,非常好的照顧到特殊性,說李賀的“內在衝動”和“刻意匠心”的錶麵對立化解為“作為藝術衝動的匠心”,非常體恤的論斷。“愛山”和“所有權”,文本的占有功能,得句,主體性、私人天地、溢餘,詩歌的詮釋/操演功能。最後收在兩個敘事性文本上。然後就會很好奇,中唐的這種轉嚮的動因是什麼呢?比如士人和文人之類,他幾乎一句都沒有談,也對,這種論述大概會變成空疏的因果勾連。
评分這種用西方話語來詮釋中國古代文學的著作,開始看看還挺新鮮的,看多瞭也就那樣=。=宇文所安這本論文集的優點在於,每找到一個例子都與他的一整套邏輯非常匹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