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董乐山,翻译家,作家。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6年冬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译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合译)、《一九八四》《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红星照耀中国》等均有广泛影响。
发表于2024-11-25
西行漫记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前半部分文笔比较随和,叙故事般的铺展。后半部分讲了很多中共党史以及西安事变,看的出斯诺是一个比较红专的人,但高中历史大多学过,不是个人兴趣所在。斯诺作为一名旁观者的角度,所见所闻所写,可信度还是有的,没有偏离纪实性的要求。其他不多说,只说对书中印象深刻的几...
评分《西行漫记》的诞生、流传、风行是一个传奇。 1936年6月,31岁的美国人——《纽约时报》驻华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突破严密的新闻封锁深入陕甘宁苏区进行为期四个月的采访。一个外国人,一个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出于职业追求和个人兴趣放下安宁丰裕的生活...
评分 评分《西行漫记》的诞生、流传、风行是一个传奇。 1936年6月,31岁的美国人——《纽约时报》驻华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突破严密的新闻封锁深入陕甘宁苏区进行为期四个月的采访。一个外国人,一个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出于职业追求和个人兴趣放下安宁丰裕的生活...
评分虽然看的是中文版,但像当时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记述和报道一样,依然能从字里行间带来一种审视历史的全新角度。印象最深的地方有这么几处: 在去安塞的路上:“……接着我们走到了一个巨石围绕、自然形成的可爱的水潭旁边,在这里我遇见了第一个红军战士。……除了一匹身上披着...
图书标签: 历史 西行漫记 中国共产党 经典 英语 中国历史 毛泽东 传记
《西行漫记》(英汉对照)(增订1版)之所以是一部经典之作,在于它成书的方式。埃德加·斯诺当年只有30岁,在中国已经做了7年的记者。1936年,中国共产党人刚刚完成了他们从中国东南部到西北地区的胜利大逃亡,正在着手推行他们的统一战线策略。他们准备将自己的故事讲给外部世界听。斯诺有报道这个故事的能力。《西行漫记》(英汉对照)(增订1版)读者应该注意到这一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生于堪萨斯城,他的先辈从北卡罗来纳逐渐地向西部迁移,先是到了肯塔基州,之后又到了堪萨斯州。1928年,斯诺开始环游世界。他到了上海,成了一名记者,从此13年间都没有离开过远东地区。在踏上报道中国共产党人的旅途之前,他已经走遍了西北的饥荒地区,在滇缅公路通车10年之前便穿过了它的路线,报道了1932年不宣而战的战争,成为了《星期六晚邮报》的一名记者。当时他已经成为孙夫人(宋庆龄)的朋友,结识了无数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作家。1932年在北平安顿下来之后,他与夫人居住在燕京大学附近,这是一所一流的基督教大学,是在美国教会的资助下成立的。作为活力四射、高度清醒的美国年轻一代,斯诺夫妇广泛了解了1935年末中国学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运动。他们学过汉语,口语比较流畅。除了发表描写日本侵略的《远东前线》之外,埃德加·斯诺还编辑了一部现代中国短篇小说译文集,即《活的中国》。《西行漫记》的非凡之处在于,它不仅第一次呈现了关于毛泽东及其同志们的生平、他们的出身,而且描绘了这场鲜为人知的运动的前景,后来事实证明这是极具预言性的。由于埃德加·斯诺的努力,《西行漫记》(英汉对照)(增订1版)在这两个方面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一是作为对历史的记录;二是作为对历史趋势的预见。
一口气,把中文读完了(这本书是英汉对照的。。)。一句话,值得一读!(嘿嘿,对于我早期读过的书,我都要给极其主观的评价……力荐!)
评分很适合学语言唉
评分我家里还有一本他老婆的《斯诺眼中的中国》,附有很多图片!很震撼!
评分读了很多遍~学历史,学英语...还挺自得其乐得
评分确实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当年的GCD充满了蓬勃向上的力量和乐观精神,红区令人向往~另外SNOW同志萌翻了~~还有董乐山先生翻译真的超级赞··俺拿来练英语···
西行漫记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