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敬东, 1970年1月生。199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复旦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社会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
发表于2025-02-07
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及教育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社会学 教育 涂尔干 渠敬东 社会理论 教育社会学 现代性 社会学经典理论
康德在《论教育》中曾经说过这样两句话:1.“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2.“人只有通过人,通过同样是受过教育的人,才能被教育。”假若单从字面去理解,我们大体上可以读出这样的意思:1.教育乃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并区别于其他的根本要素——教育即是人性,是人的自然;或者按照康德在同一段话中的说法,“除了教育从人身上所造就出的一切外,人什么也不是”,所以,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人的规定性。2.任何教育都是人的教育,都由人来执行,教育是依靠“人”来塑造“人”的过程;因此,教育的秘密,在于“已完成的人”与“将完成的人”之间所发生的联系,这意味着,教育不仅是在“教”与“学”之间所结成的一种人际纽带,而且,教育必是当前发生的,属于实践的范畴。总之,康德的这个说法,提出了关于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人的自然和人的社会构成……
涂尔干其实只是个幌子,失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核心
评分渠老师入坑书。
评分渠老师哲学功底强大,参考文献感人。适合作为涂尔干理论的导读,但书中谈及的理论涉及韦伯、马克思、卢梭、洛克、康德、法兰克福学派等等。主题则包括:教育、人性、自由教育、失范、社会团结、法团、道德个人主义、启蒙、集体良知,等等。若说有美中不足,大概是有些长难句不好读通,有时候会有歧义。93页谈“焦虑”与“双重解释”:“普通行动者也是社会理论家,他们的反思性关怀也构成了作为职业社会观察者或社会科学家的研究对象的活动和制度。”涂尔干认为,在职业群体的相似性中,存在着一种共同的道德生活。(141页)涂尔干面临的“转型问题”:社会分工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提供了可能的制度安排和道德基础,但实际中却无处不是失范与混乱。(165页)这种道德关怀也是涂尔干一生的求索。
评分假期读完的第一本书竟然是这本书,而不是福尔摩斯……老渠多年读书成果大阅兵既视感,哲学功底一览无余,对“实质”和“逻辑”二词的偏爱也再次得到印证……如果说还有点期待的话,如果中篇结尾处关于“法团”和“教育”的讨论能够在下篇中更多展开的话,全书或许会更丰满些。【2016阅读计划进度:26.5/36】
评分从自由教育的问题切入,展开对现代社会的分析。
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及教育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