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
发表于2024-11-21
谈话的泥沼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表白丹青老师。 感谢理想国。知道陈丹青这个名字大概得有二十年?而真正爱上是在理想国的局部。道长真是大善人,交好的也都是妙人儿。 局部第一季使我这个画圆画不圆、画线画不直的美术白痴一下子看入迷。本来因为丝毫不会而对会画画的人只是盲目崇拜,却没有学习过一点知识,...
评分记得上大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在课上给我们播放陈丹青的访谈。印象中这个目光凛冽的男人永远抽着烟,无论采访者是谁,话题是什么?他不会笑,给我的印象是冰冷的,望而生畏。 这本书正是陈丹青整理的一些访谈内容,其中有和好友王安忆的长期邮件讨论,也有让人看了暗...
评分这是部访谈集,感觉有点出晚了。但终究还是出来了。 排版装帧,封面设计,一如既往的优秀。陈丹青先生的品位,绝对不容人怀疑。 但书更重要的是内容。坦白的讲,《谈话的泥沼》初读,感觉有点让人失望。因为草草翻上一遍,发现书内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熟悉,看过了的。感觉...
评分表白丹青老师。 感谢理想国。知道陈丹青这个名字大概得有二十年?而真正爱上是在理想国的局部。道长真是大善人,交好的也都是妙人儿。 局部第一季使我这个画圆画不圆、画线画不直的美术白痴一下子看入迷。本来因为丝毫不会而对会画画的人只是盲目崇拜,却没有学习过一点知识,...
评分本书大部分文章都是陈丹青先生的访谈与对谈,其实个人平时比较讨厌读人物访谈,之前做媒体时,也做过访谈,这是一种令人尴尬的问题,把口语呈现在书面,当然陈丹青老师的访谈还是值得阅读,尽管有些在媒体上都已经看过,但还是早早预定了一本,等待收货的惊喜。
图书标签: 陈丹青 访谈 随笔 艺术 理想国 文化 人文 中国
◎ 编辑推荐
1.陈丹青首部访谈集,了解艺术、文字之外的陈丹青。
2.特别收录王安忆、陈丹青五万字深度对谈。
本书是陈丹青近年来接受采访或与人对谈所整理出的文字,精心挑选后结而成集,书名“谈话的泥沼”似乎暗喻了交流的不可能,书中的部分篇章也刻意保留了这种媒体狂欢与个人表达之间的谈话困境,这种陷入“泥沼”的状况本身值得深思,另一方面,书中的大部分篇章则反映了在去除媒体预设立场之后,交流的可能与必要,比如陈丹青与王安忆的对谈,两人的思想和学识互相激发与阐释,读来很有收获,这是一本有内容的对话录,同时也是对对话本身的思考。
陈丹青能说,会说,精明(看他在访谈中对提给他的敏感话题的处理方式!),语感好,是常在大众媒体上发声的,艺术鉴赏能力比较高的文化界名人。尽管谈绘画之外的艺术也只是高端票友水准,无力提供更准确深入有独到见解与分析,但——这里不是要黑王安忆老师——读完占1/3篇幅的陈王对谈后,相较之下谁的品味更佳,眼界更广真是一目了然(实际上读后我对王老师已经黑转路人…)。书中其他的访谈,不精彩,大部分问题不着边际,陈丹青的调侃讥讽(可以理解)和避重就轻的态度也谈不上不诚恳,当然,这也是精明的一种表现。
评分过于泥沼。不如早期访谈好看,也许和话题有关,也许和访谈者的日渐疲惫有关,也许和读者的审美疲劳有关。最后一篇与王安忆对谈影视剧有份量。至于说对话录展示了交流的不可能与可能、是对对话本身的思考,这倒是作品之外折射出的价值了。
评分“他挣扎,但他会慢慢接这种挣扎,尽量让这挣扎在自己身上合法化,不至于那么痛苦。”
评分口涎集粹
评分这书前面的访谈部分还行,有些篇幅的无趣是因为提问者SB或2B导致,占了全书三分之一的陈丹青、王安忆对谈,不由自主觉得其实是王的高端黑,啊哈哈。。。
谈话的泥沼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