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武 1957年生。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系硕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胡适纪念馆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思想史。著有《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以及有关严复、梁启超、明清文化史之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发表于2025-01-22
一个被放弃的选择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我走在路上,发现这期的《人物》周刊的封面是梁启超。因为我一直关注关于他的研究文献,所以被这封面吸引。梁的代表作《新民说》也在早前读过。他是一个有着先进性和现代感的人,同时亦是异常的矛盾。作为一个中西方文化节的调和者和思考者,他是极为痛苦的。他与19世纪末的其...
评分我走在路上,发现这期的《人物》周刊的封面是梁启超。因为我一直关注关于他的研究文献,所以被这封面吸引。梁的代表作《新民说》也在早前读过。他是一个有着先进性和现代感的人,同时亦是异常的矛盾。作为一个中西方文化节的调和者和思考者,他是极为痛苦的。他与19世纪末的其...
评分梁任公的《新民说》是笔者高中时代熟读的启蒙书兼励志书,故而阅读黄克武先生以《新民说》为研究底本的《一种被放弃的选择》,自然别有一番亲切。个人以为,《选择》最大的贡献是肯定并阐扬了《新民说》中安静的“调适”思想的价值。胡适曾言“《新民说》可以算是他(梁任公)...
评分梁任公的《新民说》是笔者高中时代熟读的启蒙书兼励志书,故而阅读黄克武先生以《新民说》为研究底本的《一种被放弃的选择》,自然别有一番亲切。个人以为,《选择》最大的贡献是肯定并阐扬了《新民说》中安静的“调适”思想的价值。胡适曾言“《新民说》可以算是他(梁任公)...
评分我走在路上,发现这期的《人物》周刊的封面是梁启超。因为我一直关注关于他的研究文献,所以被这封面吸引。梁的代表作《新民说》也在早前读过。他是一个有着先进性和现代感的人,同时亦是异常的矛盾。作为一个中西方文化节的调和者和思考者,他是极为痛苦的。他与19世纪末的其...
图书标签: 梁启超 思想史 黄克武 历史 梁启超政治思想研究 近代史 政治 中国近代史
本书以梁启超《新民说》为基本史料,分析20世纪初期梁氏思想的内涵与变迁,及其在近代思想史上的意义。
作者认为梁启超及其《新民说》有以下三个十分突出而又往往受到误解的特点。第一,他具有很强的幽暗意识,对人性的黑暗面有深刻体认;第二,他对个人自由有很根本的尊重,认为中国应创造一个富强安定的环境以回应帝国主义的入侵,而达成此群体之目标的最重要的方法是以制度化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就此而言他的思想类似于穆勒所代表的西方自由民主传统,而与卢梭、黑格尔、马克思的民主传统不同,并与集体主义或国家主义异趣;第三,他的观点一方面固然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与中国儒、佛传统密不可分。作者更进一步以为,这三个特点是密切联系而相互增强的。
从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趋势来看,梁氏代表的是温和渐进的“调适”思想,而与谭嗣同、孙中山等人主张激烈变革的“转化”思想有所不同。作者认为在20世纪初年中国思想界正处于这样一个思想抉择的关头,开始之时两者势力相当,其后愈来愈多的人放弃了梁启超的“调适”思想,采取革命派的“转化”主张。此一思想的变迁,并配合其他的外在因素,造成了近百年的革命与混乱。
以墨子刻的中国近代思想论述中存在的转化型和调适型分歧为主轴,指出梁启超是“非穆勒主义式的个人自由提倡者”。梁氏在赴美前重破坏主义,而赴美归国后反批判之,其思想脉络之变迁在他前期著述中有迹可循。他以为人性的利己趋向是道德和恶性的渊薮,而个人道德水准也是群体之基础;继承儒家以良知为中心的人性观和知识论,使之重视个人自由与尊严,又希冀群体与个人利益间的平衡;他对自我在知识追求上的角色、公理的乐观信念、德/智的分类方式,以及惟德最难的观念,在在显示了与传统的连续性;对中国之命运的看法兼有乐观精神和幽暗意识,而拯救之道在于淬厉其本有,采补其本无。最后讨论了梁氏思想和谭嗣同、孙中山的异同,指出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在急于寻求快速有效的救国方法的压力下,选择激烈转化道路,翻中国之根柢而改造之。浅但清楚。
评分沈老师推荐阅读导论部分,学习借鉴文献综述的写法。
评分题目很诱人,不过也只是烤红薯的味道,关于任公对人性阴暗群己分界承转古典的分析还是不错的
评分有些帮助
评分以墨子刻的中国近代思想论述中存在的转化型和调适型分歧为主轴,指出梁启超是“非穆勒主义式的个人自由提倡者”。梁氏在赴美前重破坏主义,而赴美归国后反批判之,其思想脉络之变迁在他前期著述中有迹可循。他以为人性的利己趋向是道德和恶性的渊薮,而个人道德水准也是群体之基础;继承儒家以良知为中心的人性观和知识论,使之重视个人自由与尊严,又希冀群体与个人利益间的平衡;他对自我在知识追求上的角色、公理的乐观信念、德/智的分类方式,以及惟德最难的观念,在在显示了与传统的连续性;对中国之命运的看法兼有乐观精神和幽暗意识,而拯救之道在于淬厉其本有,采补其本无。最后讨论了梁氏思想和谭嗣同、孙中山的异同,指出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在急于寻求快速有效的救国方法的压力下,选择激烈转化道路,翻中国之根柢而改造之。浅但清楚。
一个被放弃的选择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