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桑塔格(1933~2004年),她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93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院士。她是当前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和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被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并获得2003年度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
发表于2025-01-22
关于他人的痛苦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最近在拍,拍过一些PP,很想知道,我的一些疑惑该如何解释。所以很痛苦很慢速的看着 其他评论暂时没敢看,怕无谓的影响 看的过程有种缓缓被贴近的感觉,该怎么面对他人的苦难从容举起DC,为什么而做。时而会很惊叹,作者对人性的深思,下笔的描述,或者是译者的 看过二遍,...
评分人生,或许是个陷阱。 前些日子我在看桑塔格的一本书,书名叫做《关于他人的痛苦》。那书探讨的主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的表现人类痛苦的图片。有很多人说,那些充满了眼泪、悲愤、撕心裂肺额的呼号、无可奈何的凝望的照片早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日常消费品。我们早已对他人...
评分本来近期没打算看这本书了,因为在网易公开课偶然又看到人提起它,所以还是翻了翻。是在“"Hemingway, Faulkner, Fitzgerald,"课程第二节,Wai Chee Dimock谈到三个人和三本书:Elaine Scarry的“the body in pain”,海明威的“in our time”和桑塔格这本“regarding the pain...
评分《关于他人的痛苦》是桑塔格生前的最后一部著作。在这本书里,桑塔格把她关注的焦点从之前的艺术家们和他们所创造的文本那里转移到了所被呈现的素材上——那些被不断观看和不断表现的面孔和状态。这些面孔和状态被桑塔格用“他人”一词指代。“他人”的角色在评论界并不陌生,...
评分其实我最近理直气壮说不看新闻只看八卦的时候,总还是觉得有哪里不对头。 终于要说到苏珊桑塔格和这本书了,先摘录一下,让我在逐字敲的时候再回味和理解一回。 -------------------------------------- 推陈出新的科...
图书标签: 苏珊·桑塔格 摄影 随笔 关于他人的痛苦 美国 社会 苏珊・桑塔格 现实
《关于他人的痛苦》是苏珊·桑塔格继《论摄影》之后又一本关于摄影的专著,也是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这本书聚焦于战争摄影,探讨影像反映出的人的痛苦与观者之间的关系。惨不忍睹的影像尽管能唤起观者的悲悯之心,但人们的无能为力感更让这些在生活中无孔不入,又格格不入的影像显得多余而荒诞。若不经思考而直接相信影像之内容,我们的道德判断力只会愈来愈弱。桑塔格以纯文字书写影像,为观者提供思考空间以正视“他人的痛苦”。
字大行疏还忒薄。从照片、影像媒介“读”战争、他人和痛苦。比照德波尔、布希亚、集体记忆研究。黄译《关于》太轻,台译《旁观》太偏,《思量》或《审视》兼顾尊重、体察、旁观、谈论等。regard(ing)译法正是在全球化、媒体化、景观化世界中如何与他人共居的“重点所在”
评分吹的是战争与摄影,有章是给《论摄影》打补丁。 看到苏珊·桑塔格说911,总觉得她是越战时期的人,去翻了下2004年12月28日去世的
评分不论照片或是文字。我们都只是在旁观。关上那页或者翻过,或者跳台,这便如同不存在一样。我们正在和平社会。别人的痛苦,在远方。远方,便是不存在。
评分论文参考,黄灿然的直译其实不能更到位了。
评分马航事件中,官媒为何热衷煽情?通过影像乃至社交媒体去“观看”他人的苦难,容易产生“同情”,但同情需要转化为行动,否则就会枯竭,进而产生无力感和冷漠。但只要我们感到自己有同情心,我就感到自己不是痛苦施加者的共谋,我们就是清白的。这种寻求清白的心理,官方比网友更需要。桑塔格认为,美化是摄影机的经典功能“把凄惶放大,或许能激使人们多点关怀,但也可能令观者感到人间的苦难太过硕大无朋,太过宏观壮丽”。其实中国文言文也有这种美化功能啊,比如《世说新语•任诞》写:“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
关于他人的痛苦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