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桑塔格(1933~2004年),她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93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院士。她是当前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和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被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并获得2003年度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
发表于2025-02-24
关于他人的痛苦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我們沒有資格批評法國人所擅長的誇飾,Susan Sontag是對的,但Jean Baudrillard也是對的。 是這樣的,我們可以認同(甚至是體現)Susan Sontag在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裡,近乎悲憤地指出,戰場上的槍林彈雨要比某些理論家(尤其法國)所謂的超真實;所謂的影像即是真...
评分其实我最近理直气壮说不看新闻只看八卦的时候,总还是觉得有哪里不对头。 终于要说到苏珊桑塔格和这本书了,先摘录一下,让我在逐字敲的时候再回味和理解一回。 -------------------------------------- 推陈出新的科...
评分最近在拍,拍过一些PP,很想知道,我的一些疑惑该如何解释。所以很痛苦很慢速的看着 其他评论暂时没敢看,怕无谓的影响 看的过程有种缓缓被贴近的感觉,该怎么面对他人的苦难从容举起DC,为什么而做。时而会很惊叹,作者对人性的深思,下笔的描述,或者是译者的 看过二遍,...
评分我並沒很愛這本書,某些行文用詞,令我想到了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很言簡義駭的內容。 奇怪的是,台灣人評論這本書、閱讀這本書的數量居然超越了對岸的同胞好幾千倍,莫非,大家都是學術控或文青控嗎?對於桑塔格的觀點,跟我以前在AI當義工翻譯內容的感想是一樣的:無法...
评分自從相機發明後,影像帶給人比圖像更直接的衝擊。那些在戰場上攝得、被視為名留百世的照片,尤其得到人們的激動與理解。在相機發明的五、六十年內,相片的「真實」都毫不懷疑的被信任。 但在攝影技術被人們廣為知悉時,早期影像的真實性便開始被人們質疑,並且一一揭穿。如在...
图书标签: 苏珊·桑塔格 摄影 随笔 关于他人的痛苦 美国 社会 苏珊・桑塔格 现实
《关于他人的痛苦》是苏珊·桑塔格继《论摄影》之后又一本关于摄影的专著,也是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这本书聚焦于战争摄影,探讨影像反映出的人的痛苦与观者之间的关系。惨不忍睹的影像尽管能唤起观者的悲悯之心,但人们的无能为力感更让这些在生活中无孔不入,又格格不入的影像显得多余而荒诞。若不经思考而直接相信影像之内容,我们的道德判断力只会愈来愈弱。桑塔格以纯文字书写影像,为观者提供思考空间以正视“他人的痛苦”。
我们的同情宣布我们的清白,同时也宣布了我们的无能。
评分消费别人的痛苦,暴力成为奇观。“一个人可以久久凝视这些面孔,但始终难以摆脱这种共同观看的神秘感和猥琐感”,“照片创造了多少同情,也就使多少同情萎缩”,对此类影像的嗜好渐成为“商业性的食尸癖”。不喜欢黄灿然的翻译,如他译后记里说,这译本对我来说只是笨伯,不是情妇。
评分吹的是战争与摄影,有章是给《论摄影》打补丁。 看到苏珊·桑塔格说911,总觉得她是越战时期的人,去翻了下2004年12月28日去世的
评分字大行疏还忒薄。从照片、影像媒介“读”战争、他人和痛苦。比照德波尔、布希亚、集体记忆研究。黄译《关于》太轻,台译《旁观》太偏,《思量》或《审视》兼顾尊重、体察、旁观、谈论等。regard(ing)译法正是在全球化、媒体化、景观化世界中如何与他人共居的“重点所在”
评分消费别人的痛苦,暴力成为奇观。“一个人可以久久凝视这些面孔,但始终难以摆脱这种共同观看的神秘感和猥琐感”,“照片创造了多少同情,也就使多少同情萎缩”,对此类影像的嗜好渐成为“商业性的食尸癖”。不喜欢黄灿然的翻译,如他译后记里说,这译本对我来说只是笨伯,不是情妇。
关于他人的痛苦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