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侃(1886—1935),字季剛,室名量守廬,民國時期著名學者。黃侃治學遠紹漢唐,近承乾嘉,於經學與小學蔚成一傢之言,在近代學術史上産生過巨大的影響,與其師章太炎並稱“章黃之學”。本書側重選錄對黃侃的生平與學術有深切認識的迴憶與研究文字,是為《量守廬學記》的續編,作者大多是黃侃的親友、門生及章黃之學的傳人,另有三篇黃侃的治學語錄。本書對於今天的讀者瞭解嚴謹篤實、務求精習的樸學精神,對於認識黃侃的為人與為學,頗有助益。
發表於2025-04-15
量守廬學記續編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朝顔 2009-11-09 15:11:25 量守廬學記,續編。 黃侃青年時積極反清,辦大江報,鼓吹革命,民初好友宋教仁被刺身亡後,心灰意冷,乃去政治,登颱執教北大,與姚永樸林紓等桐城派分庭抗禮,28歲即暴得大名,但好景不長,文選、桐城、樸學之爭,鏇即讓位於白話文言之爭,國...
評分黃季剛先生五十壽辰章太炎贈聯: 韋編三絕今知命,黃絹初成好著書 一語成讖。碩學鴻儒,未及著述,遽歸道山,豈天不欲傳其學乎。讀此正續二編,可略知先生生平與學術。先生為人,汪闢疆方其為汪容甫之流亞。先生好齣遊,孫鷹若、曾慎言常侍左右,世人謂之黃門侍郎。先生又喜...
評分朝顔 2009-11-09 15:11:25 量守廬學記,續編。 黃侃青年時積極反清,辦大江報,鼓吹革命,民初好友宋教仁被刺身亡後,心灰意冷,乃去政治,登颱執教北大,與姚永樸林紓等桐城派分庭抗禮,28歲即暴得大名,但好景不長,文選、桐城、樸學之爭,鏇即讓位於白話文言之爭,國...
評分今天去仙林打球!早上也沒有好好看書,心理略慚愧,還是隨便寫點什麼東西吧。前幾天隨手翻瞭程韆帆先生編的《量守廬學記》和張暉編的《量守廬學記續編》,好像悟齣瞭一些深意。張暉的《編後記》特地提到瞭黃侃對於當時所謂“資料主義”的態度。“資料主義”對現代學術範式的轉...
評分季剛五十壽辰,太炎贈聯:韋編三絕今知命,黃絹初裁好著書。不意一語成讖季剛鏇歿於重陽後三日,太炎以為“喪予”:絕學弗紹,有等孔顔;六藝之衰,過於周季。嗚呼希已!季剛治學之精勤,如稱:“學問應從睏苦中來,徒恃智慧無益也”,“所謂紮硬寨打死仗乃其正途″。“日讀禮經數...
圖書標籤: 黃侃 學記 學術史 傳記 迴憶錄 治學 黃侃 紀傳
看得汗流浹背。。。
評分《量守廬講學二記》值得反復咀嚼,尤其是讀經之法與讀文選之法,提綱挈領,誠入門箴言;基本書籍一節,有幾句金石之語,擷摘齣來:“學者宜注意三點;一,盡廢時人之書;二,不事目錄之學;三,緩言參考之說”。按第二講史學一節,首句——“治史之要,以人,地,官,年為入門之基”,此一句與宋史泰鬥鄧廣銘先生之“史學四把鑰匙”幾近相同,而季剛先生講學於1934年夏,恭三先生首倡於50年代中期,是否這其中有淵源?望方傢指點一二~~~
評分感覺選文和初編的角度不同,寫文章的人的年輩也不同,也可以看齣不同的時代的為學風氣的不同吧。
評分學術有始變,有獨殊。一世之所習,見其違而嬌之,雖道未大亨,而發露端題,以詒學者,令盡心力,始變者之功如此。一時之所尚,見其違而去之,雖物不我貴,而抱殘守闕,以報先民,不衍矩矱,獨殊者之功也。然非心有真知,則二者皆無以為。其為始變,或隳決藩維,以誤群類。其為獨殊,又不過剿襲腐舊,而無從善服義之心。是故真能為始變者,必其真能為獨殊者也。不慕往,不閔來,虛心以求是,強力以持久,誨人無倦心,用世五衿心,見非無悶,俟聖不惑,吾師乎,吾師乎,古之人哉。 今日籀讀古書,當潛心考索文義,而不可驟言通假。當精心玩意索全書,而不可斷取單辭。舊解說雖不可盡信,而無條件遜於後師之理。廓然大公,心如明鏡,然後可以通古今之郵,息漢宋之爭。
評分《量守廬講學二記》值得反復咀嚼,尤其是讀經之法與讀文選之法,提綱挈領,誠入門箴言;基本書籍一節,有幾句金石之語,擷摘齣來:“學者宜注意三點;一,盡廢時人之書;二,不事目錄之學;三,緩言參考之說”。按第二講史學一節,首句——“治史之要,以人,地,官,年為入門之基”,此一句與宋史泰鬥鄧廣銘先生之“史學四把鑰匙”幾近相同,而季剛先生講學於1934年夏,恭三先生首倡於50年代中期,是否這其中有淵源?望方傢指點一二~~~
量守廬學記續編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