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編 邏輯學與邏輯思維
一、邏輯學的性質
二、邏輯思維的基本特徵
第二編 邏輯思維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與典型案例
三、形式結構思維
四、概念思維
五、命題思維
六、推理思維
七、歸納思維和類比思維
八、因果思維
第三編 邏輯思維能力與高層次人纔培養
九、專業碩士與邏輯思維能力
十、邏輯思維能力訓練試題
附錄1 MBA入學考試曆年經典邏輯真題匯萃
附錄2 MPA入學考試曆年經典邏輯真題匯萃
附錄3 訓練試題和曆年經典邏輯真題的參考答案
主要參考文獻
文摘
書摘
概念是反映事物對象本質屬性或者特有屬性的思維形式,是邏輯思維的
最基本單位。如果做個比喻的話,那麼我們可以說概念是邏輯思維的細胞,
是具體思維過程的起點,是分析思維的終點。概念實質上是對客觀現實的獨
特的、辯證的反映形式,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是抽
象與具體的統一,是確定性與靈活性的統一。
概念是思維的邏輯起點與曆史起點。從邏輯上看,沒有概念,就無法組
成命題,無法進行推理。從曆史上看,在孩提時代,我們是從一個概念開始
學習語言來對世界進行認識的,長大後,無論是與人交談還是獨自寫作,無
論是演講還是辯論,我們首先而且關鍵必須清楚的就是概念。可以說,沒有
概念,人類就無法清楚地思維。
概念思維的核心是關於概念外延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概念是內涵到外
延的推進。我們明確概念的內涵,是為瞭更好地明確概念的外延,以區分不
同的事物對象。明確瞭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我們就能夠進行正確的定義、劃
分、限製和概括等邏輯思維活動。
1.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概念的兩個基本邏輯特徵是內涵和外延。
概念的內涵是指對事物對象本質屬性或者特有屬性的反映。概念的外延
是指具有某種本質屬性或者特有屬性的事物的對象範圍。例如,“法”這個
概念,它的內涵是國傢統治階級意誌的體現,它的外延可以包括憲法、刑法
、民法、行政法等。“人”這個概念,它的內涵是“能夠理性思維的動物”
,它的外延是“男人和女人”。
一般來說,內涵是對概念質的規定,外延是對概念量的規定。內涵即通
常所說的概念的含義、意義,它說明概念所反映的對象是什麼樣的,具有什
麼屬性。外延即通常所說的概念的適用範圍,它說明概念反映的是哪些事物
對象。
從理論上講,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應該是確定和清楚的,但在生活實
踐上,在人們的日常語言的運用中,並非每一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都是確定
的,而是往往存在著歧義(ambiguity)、含混(vague)等現象。更多時候,一
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必須在具體的語境中進行分析,而不能對之進行孤立的
談論。
概念通過語詞來錶達,沒有語詞無法進行概念思維。自然語言是曆史的
、生活的語言,存在著模糊性和易歧義性。語言的歧義(ambiguity)一般是
由一詞多義造成的,即:一個語詞錶達多個概念。例如,古時候,鄭國人把
沒有經過雕琢的玉稱為璞,而周國人把沒有臘乾的老鼠也叫璞,鄭國人懷璞
問周國人買不買,周國人說買,拿齣來一看卻是沒有經過雕琢的玉,周國人
謝絕,交易因為語詞歧義而沒有做成。
另外,語詞結構的不明確也能造成理解上的歧義,正如從事物對象所在
的結構中去理解把握之和單從事物對象本身而不在結構中去理解之是不同的
一樣。例如,甲班一半以上的學生的兄長是律師,詞組“一半以上的學生的
兄長”是有歧義的,因為“一半”可以修飾“學生”,也可以修飾“兄長”
,這樣,歧義就産生瞭。
語詞含混(vague)主要是由概念所反映的對象數量上的不明確造成的。
例如,某人滿頭黑發,現拔去一根,他不會成為禿頭;再拔第二根,也不會
成為禿頭;第三根,……;以此類推,拔到什麼時候,這個人會變成禿頭呢
?可見,“禿頭”是一個內涵含混的概念。
2.概念外延之間的關係
任何兩個概念S、P,它們的外延關係有五種可能性,即:全同關係、真
包含於關係、真包含關係、交叉關係和全異關係。18世紀瑞士數學傢歐拉提
齣用圓圈圖形來錶示概念外延之間的關係,即用一個圓圈S錶示概念S的外延
,用另一個圓圈P錶示概念P的外延,用圓圈勾畫齣兩個概念外延之間的關係
(見圖錶2.2)。現在,我們一般稱之為歐拉圖。
全同關係(identity)指兩個概念的外延範圍全部相同,即:所有的S都
是P,並且,所有的P也都是S。例如,“珠穆朗瑪峰”和“世界上最高的山
峰”指的是同一個事物,所以是全同關係。再如,“龍”和“中華民族最崇
拜的動物”指的是同一個類,所以也是全同關係。
真包含於關係(being proper included)指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在另外
一個概念外延的包圍之中,即:所有的S都是P,但有的P不是S。例如,“老
虎”和“動物”,我們知道,所有的老虎都是動物,但有的動物不是老虎,
所以它們是真包含於關係,即:“老虎”真包含於“動物”。
真包含關係(proper inclusion)指一個概念的外延包圍著另外一個概念
的外延,即:所有的P都是S,但有的S不是P。例如,“學生”和“大學生”
,我們知道,學生中包含著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和研究生等,但大學生
都是學生,所以,“學生”和“大學生”是真包含關係。
交叉關係(intersection)指兩個概念的外延範圍之間有部分重疊在一起
,即: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並且,有的P不是S。例如,“教師”和“哲
學傢”,可以說,有的教師是哲學傢,有的教師不是哲學傢(也許這些教師
是曆史學傢、數學傢或者音樂學傢),同時,也有的哲學傢不是教師,所以
,它們是交叉關係。
全異關係(exclusion)指兩個概念的外延範圍沒有任何重疊的部分,即
:所有的S都不是P。具體而言,全異關係又可以分為矛盾關係和反對關係。
例如,“老虎”和“獅子”,我們知道,沒有老虎是獅子,也沒有獅子是老
虎,所以,它們是全異關係。
P38-40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