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费曼(Richard P.Feyrman)1918年出生,1939年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又加入罗拉拉摩斯实验室,对原子弹的发展贡献卓著。1956年与薛温格和朝永振一郎共获诺贝尔物理奖。1988年2月困患癌症辞世。费曼的思想如天马行空,喜自辟蹊径,且从不固执,求知欲极强。他很爱恶作剧,但往往只为点出世间许多荒谬之处。确如《洛杉矶时报》所说的,“任何读这本书而不大笑出声的人,心理一定有毛病。”
R.费曼(1918~1988)出生在纽约市的法洛克维,1942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对发展原子弹做出过重要贡献。战后费曼曾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教书。1965年,他因盘子电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除了作为一个物理学家外,费曼在不同时期还曾是故事大王、艺术家、鼓手和密码破泽专家。
《别逗了,费曼先生》的这些回忆文字,为这个大人物大致描绘了一生!这是一本很棒的读物:挥霍无忌、惊世骇俗,却仍然温馨,很有人情味儿。《走进费曼丛书:别逗了,费曼先生》仅仅是稍微触及了他的人生根本:科学。我们在这里或那里,能够看到,作为背景材料,科学只是一笔带过,而不是作为他的人生焦点来处理的,但他一代一代的学生和同事,都知道科学在他的生活中的分量。或许本书也只能这样来写。要把关于他和他的工作的那些爽人心神的故事组织起来,或许也真的没有办法:挑战与挫折,得到慧见时的兴奋,科学的理解带来的深深的喜悦,这才是他的人生快乐之源。
费曼为什么会引起中国读者的好奇,还不在其在科学方面的贡献对于绝大多数非科学爱好者来说,仅仅从费曼的种种有趣“事迹”中,就可以获得快感,感受到有别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面:没有功名包袱,不故作姿态,不做道德和学术齐头并进之国民思维的忠实实践者。所以,费曼让...
评分看完这本书,至少我能感受到费曼的一生都活地十分快乐。就算他没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就算他没有取得诺贝尔奖,他依然是一个很让人钦佩的人。他的好奇心给他带来无穷的乐趣。对他而言,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找到问题的答案是这辈子最有趣的事情。 对我而言,我已经从本书找到了我想...
评分《别闹了,费曼先生》,至少是5年前,我就在三联书店的地下室看到了。当时,绕着这本书走了又走,拿起来又放下,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当时我的心情仍然比较功利,认为这本有趣的书对我的工作没有什么直接的帮助。 借助前一阵子当当的促销和十一长假,昨天,愉快地把这本书看完...
评分没人不说这本书有趣,不少我一个,所以不说了。 这本书好在,一个人诚实地像你聊他的学习过程。包括他的好奇心,他的郁闷,以及他看待事物的方法。非常简单的小故事,都看得懂。 它重新燃起了我对级数、对数的兴趣。我曾努力学习的微积分,枯燥乏味到了极点。完...
评分1,天才的知识和能力也不是天生的,而是源自反复练习 从小时候起,费曼就被人当作天才:小小年纪就会修各种收音机,能够轻松解答各种不同的谜题。其实,费曼先生在书中不断暗示我们,这些能力并不是天生的,他只是比别人多一份好奇,多一点练习。 修理收音机,儿时的费曼是从...
好久没有读过好看得舍不得一口气看完的书了 物理学家 故事大王 艺术家 鼓手和密码破译专家 - 迷人的费曼先生!
评分书是好书,扣的星扣在翻译上了,还头一次看到翻译这么烂的译者。 骂完翻译赞一下内容吧,很有共鸣,摘一段和菜头的评论好了: 费曼的妻子阿莲得了绝症,而费曼对此无能为力。当时他正参加曼哈顿工程,为美国制造原子弹。他只能在每个周末一次次跑去医院探望妻子,看她日渐憔悴,步向无可避免的死亡。当阿莲去世的时候,费曼没有任何悲伤的感觉,觉得这对于她来说是漫长痛苦后的解脱,而他自己已经早已麻木。书中说,很久以后的一天,他偶然在街道上看见商店橱窗里的一套女装,下意识地想到:阿莲穿上该多好看啊。然后,巨大的悲伤突然无可抑制袭来,他终于失声痛哭。
评分翻译太恶心,减一星
评分分数送给翻译。高能警示:千万不要读这个版本!这个版本的翻译真的太让人绝望了,支离破碎的中文表达,很多句子、段落的语音完全不知所谓,只能靠猜的。可就算翻译这样,就算读得很纠结,也拦不住费曼先生是个有意思人~ 好玩的东西,对科学的态度,全杂在一起,有意思,又坦率真诚。
评分三星全部给费曼,翻译这个坑爹货!要不是三联那版买不到了我才不会买这本叻!我要去找三联的pdf,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