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贝托·埃科(Umberto Eco, 1932- ),欧洲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小说家、符号学家、美学家、史学家、哲学家。出生于意大利亚历山德里亚,博洛尼亚大学教授。
著有大量小说和随笔作品,如《玫瑰的名字》、《傅科摆》、《昨日之岛》、《波多里诺》、《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和《密涅瓦火柴盒》等。
因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大主教奥托在临终前对波多里诺说:“你记得祭司王约翰的王国吧?只有在寻找到他的情况之下,神圣旗帜才能越过拜占庭和耶路撒冷。.如果你没有得到关于这个王国的其它消息,就用编造的方式……”,于是身为赤髯腓特烈义子的波多里诺开始与他的朋友们开始捏造祭司王约翰向腓特烈致敬与邀请的信函,而最终目的是要向世人说明,连遥远的异教徒都愿意向腓特烈臣服,因此腓特烈才是当时欧洲真正的、凌驾于罗马教皇与拜占庭皇帝之上的惟一统治者。然而有趣的是,大骗子波多里诺最后居然被拜占庭教士左西摩骗走了信件的内容,后果是出现了不同版本的祭司王约翰所写的信件,而来源则是拜占庭皇帝与教皇。
于是,为了证明只有腓特烈才是真正的祭司王约翰所要致敬的对象,波多里诺又想到新招:伪造圣物「葛拉达」,而他的剧本则是让腓特烈亲身前往东方,然后宣称他见到了祭司,将这个所谓的圣物交给祭司,以赢得他的尊敬,使其成为神圣世界的真正共主。原来,这才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真正目的!
当然了,一如历史告诉我们的,腓特烈最后溺死在河流中,然而波多里诺与朋友(与他一起伪造信件的那群朋友)一行人仍决定继续向东方出发寻找祭司王国,开始了犹如山海经、辛巴达历险那般不可思议的奇妙经验……
那幺这个神圣的圣物,耶稣所使用的圣杯,最后使得与波多里诺共同冒险犯难的朋友反目成仇的「葛拉达」到底长什幺样子?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人知道,既然如此,「葛拉达」最后由波多里诺发现也就不奇怪了,原来它不过是波多里诺的生父——一个意大利乡村老农夫临终前使用的寻常木碗!
不太了解欧洲历史和基督教,全当作故事书来看,也觉得很好看! 最喜欢的有三部分:亚历山大的平地而起、伊帕吉雅说上帝,以及最后揭露腓特烈大帝密室之死。 很过瘾,推荐一把!
评分我决定把自己的打分标准下调一下。虽然这样比较对不起那些我还未打分的书们。 以后3星的意思就是,我个人觉得不错,但是不保证你读了也会喜欢。 这几天进入了所谓秋末大抢收。之前同时开始读的好几本书接连步入结局。除了《中国哲学简史》这类,我很讨厌把书读完的感觉。用最...
评分 评分本来想用某高考题目了:行走在消逝中。但考虑到知识产权的原因,我还是别用这题目了,想了很久,决定用“行走在义无反顾的谎言中”为题——用谎言来形容安伯特·艾柯的《波多里诺》这本书,也很贴切。 阅读体验 本书从一开始就作出挑战阅读者的姿态。据说原文的第一部分是用...
评分【耶稣复活】 公元33年4月15日清晨,耶路撒冷。耶稣死了已经有一个礼拜。 彼得看着面前惊惶失措的玛利亚,这可怜的妇人正哭诉着,她的情人,她的导师,罪人耶稣的坟墓被人撬开了。 “干得不赖,亚利马太人约瑟……倒是个人才。”彼得一边想,一边对身旁某门徒说,...
如果不是一场脱逃的梦境投下的阴影,什么才是生命?
评分“你为什么如此睿智?”有人问他。波多里诺回答:“因为我隐藏自己。” “你如何隐藏自己?” 波多里诺伸出一只手,让他看着自己的手掌。“在你的面前看到什么?”他问。“一只手。”对方回答。“你瞧,我把自己隐藏得很好吧。”波多里诺说。
评分这本书读了三年,前两百页读了三遍,这次终于从头到尾看完了。这结局,让我说什么好呢。我还记得第一遍读的时候,看目录看到《波多里诺找到真正的爱情》,就直接先把那一章读了,艾柯是聪明的,描述的爱情也美,我觉得这一章闪闪发光。尽管阅读过程中时不时犯困想要睡,但它读起来依然这样酣畅淋漓,艾柯很可爱,我总发笑。其实我舍不得读完,那么以后再读一遍,我便能重温脊椎酸痛,连绵的困意,以及那些“和你一样”的奇怪物种。
评分“你为什么如此睿智?”有人问他。波多里诺回答:“因为我隐藏自己。” “你如何隐藏自己?” 波多里诺伸出一只手,让他看着自己的手掌。“在你的面前看到什么?”他问。“一只手。”对方回答。“你瞧,我把自己隐藏得很好吧。”波多里诺说。
评分如果不是一场脱逃的梦境投下的阴影,什么才是生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