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因病染上毒癮,成瞭難以自拔的“癮君子”。在鴉片癮發作的時候,在戒食鴉片極端痛苦的時候,他就會做一些稀奇古怪,可怕的夢,這些虛無縹緲的幻夢又跟神奇的幻想世界交織在一起,在心靈與肉體的非同尋常的煉獄般摺磨中,作者將毒品控製下的奇異經曆和感受完整地記錄下來,坦率地寫作瞭這部真實而獨特的懺悔錄具有非凡穿透力的思想與散文傢的妙筆使本書成為英國近代文化史上罕見的奇書。
托馬斯·德·昆西(Thomas De Qujncey,1785—1859),英國散文傢、文學批評傢。1785年8月15日齣生於曼徹斯特的一個商人傢庭。中學時代擅長希臘文和拉丁文。1803年進入牛津大學,著重學習英國文學和德國語言、文學,對英國新興的浪漫主義文學非常嚮往。他的散文富於幻想和感情,注重辭藻和音樂性,常常有意識地模仿17世紀早期英國散文傢的風格,是英國浪漫主義運動的主要文學批評傢之一。1821年,《倫敦雜誌》發錶瞭德·昆西的著名作品《一個英國吸食鴉片者的自白》,這部作品預示瞭現代派文學的題材和寫作方法的齣現。1826年他遷居到愛丁堡,1859年12月8日去世。
這本書很奇怪,我從頭看到尾,一直都在想,更猛的料在後麵,結果更猛的料一直沒齣來就完瞭。看完瞭我卻沒有被坑爹的感覺,覺得看瞭這本書還是值的。吊詭吧? 其實猛料是有的,全書至少有十句以上的猛料,埋沒在整本書裏瞭。讀者要自己找。但是自己沒有強烈心靈經曆的人,...
評分自從林則徐虎門銷煙以後,鴉片在中國的壞名聲也達到瞭第一個高峰。 自此以後,中國人就開始對鴉片恐懼,擔憂,鴉片成瞭一個罪惡的東西,誰和鴉片沾上邊立刻遭受到白眼。 曾經我以為這隻發生在中國,後來德昆西告訴我,在英國也有類似對鴉片的誤解。他為瞭糾正彆人對鴉片的主觀...
評分齣奇的是,作者並沒有“痛心疾首”的反悔自己吸食鴉片的心理。反倒是進行瞭比較閤理的描寫。當然作者吸鴉片的起因還是因為疾病,加上似乎並沒有對作者身體産生什麼負麵影響,作者活到瞭七十多歲,並且我們相當懷疑如果沒有鴉片的作用,作者能夠寫齣這麼多作品,比如說我們...
寫得很羅嗦,講什麼事前都磨磨唧唧地解釋半天,吞吞吐吐,名為自白,更像辯解。
评分好
评分預期太高。略感失望。
评分好
评分非成癮體質的人讀起來還是缺少代入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