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焘是清末第一任驻英法公使,也是那个时代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识见远远超过同时代人,早就洞悉中国不能再闭关自守,而应走向世界,却因此不为主流所容,遍遭哗笑诟骂。他寡不敌众,只好靠边站。他个人的挫折正好象征中国走向世界的挫折。后世证实郭嵩焘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再挫折、再艰难,中国还是走向了世界,只是必须付出较高的代价而已。
本书尝试将郭嵩焘生活(起居、旅行、应酬)、思想(对时务与洋务的认识)与感情(在朝在野的喜怒哀乐)的“三度空间”,建筑于道咸同光的时代与环境之中。既由时代展现人物,复由人物印证时代。
这本书写一个人,以及这个人生长的时代。
郭嵩焘确是那个时代中,最勇于挽澜之人。我们追踪其人,印证其时、其地,很可觉察到此人的孤愤与无奈。他的思想过于先进,同时代人鲜能接受;他的个性貌似恭俭,实甚自负与固执。而郭氏执着之深,正见其信心之坚。当时人觉其独醉而众醒,但今日视之,实众醉而斯人独醒!
汪荣祖,著名的中国近代史学家。安徽旌德人,1940年生于上海。获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历任美国维吉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澳洲国立大学访问研究员,复旦大学以及台湾师大、政大、台大等校客鹰教授,2003年2月起就任台湾嘉义中正大学讲座教授。有《康章合论》、《史家陈寅恪传》、《史传通说》、《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成同光时代》、《章太炎研究》、《史学九章》、《从传统中求变:晚清思想史研究》等专书十余种。
花了不到两天半的时间大致将这本半文言文的史书看完,非常敬佩郭嵩焘的高瞻远瞩和目光过人。郭氏出生于湖南的普通家庭,曾在会试中四次落第,最终在第五次考取进士,当时不过三十岁。面对太平军的不断逼近,郭氏游说曾国藩办团练以抗拒太平军,还提出大兴水师的建议,毫无疑问...
评分2009年8月17日上午读完全书,对郭嵩焘的一生有了初步认识,在书上也做了不少笔记。 郭在做人、做事、做官三者关系的处理上很值得学习,不做事、不务实则不出仕,做人宁折勿弯。就是抱着这种人生观的价值取向,才成就其跌宕人生。郭的一生色彩斑斓,足迹遍布京津鲁豫江南两...
评分“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 著者用“走向世界的挫折”作为郭嵩焘传的题名,应该有一语双关之意,不仅是指郭嵩焘作为士大夫群体里的先知先觉者在出使西方、交涉外交...
评分 评分历史类书总是可以很快地读完,像小说一样。它除了让人了解当时的部分真实情形之外,在还原的故事中给人面对具体局面的智慧,同时在时论消散,时间沉淀后让事实做出验证或反驳的今天,倍生感叹。时也,命也。 郭嵩焘,真可说吾国外交第一人,首任驻英法公使。以前只知曾纪泽,读...
郭嵩焘真够悲催的
评分08,7
评分一个人和一个时代叠加,挫折也变成了他们的共享。
评分可看。本书尝试将郭嵩焘生活(起居、旅行、应酬)、思想(对时务与洋务的认识)与感情(在朝在野的喜怒哀乐)的“三度空间”,建筑于道咸同光的时代与环境之中。既由时代展现人物,复由人物印证时代。
评分主要从其日记着手反映出其时其人。可惜郭不会当官使得其“众醉而斯人独醒”。不过貌似出使前的事迹能反映其通洋务?那么大清实在无可救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