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慧元,现定居加拿大。曾出版音乐随笔集《北方人的巴赫》和《管风琴手记》。作者学习钢琴、管风琴多年,是国内多家报刊杂志的撰稿人,常以“管风琴”署名在网络上发表音乐随笔。在国内关注音乐的读者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她的文字流畅、丰富,又有着同龄人中少有的成熟的气息。
发表于2025-02-09
管风琴·看听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我是老马的粉丝,而且极为有幸地,听了她的现场演奏会。这是我第二次现场听管风琴,距上次在厦门管风琴博物馆,数来已有五年。 那次见识了管风琴的威力,被深深震撼,无可救药喜欢上这庞然乐器。令人喜出望外,这次演奏会,老马采用了讲解加演奏的方式——我最喜欢这种方式了...
评分马慧元就是管风琴吗?而且是中华书局的"管风琴". 这是一本近年来少有的好书.类似的读书冲动只是在读郑老先生的那本书才有过.是一本内行人写的进入音乐的书,值得反复阅读. 安静的能进入你的灵魂的书
评分谁动了你的巴赫? 如果不幸喜欢上古典音乐,崇洋是一定的。有得选吗? 不说音乐本身,就说谈古典音乐的书,中文作者也是寥如晨星。所以凡有这类书,都会留意一下,尽量找来读读。晨星当中有陈丹青,有辛丰年,甚至李欧梵。不一定赞同他们的所有观点,但了解一下人家怎么看莫扎...
评分因为如今高手车载斗量,简直遍地都是把李斯特弹得天昏地暗的人。可是在Graf这种完美的音乐家面前,我不得不承认,世界上有许多奇迹,你在遇见之前可能无法想象。活着是为了少错过一些奇迹,就怎么简单。 面对练琴,很多演奏者都会心怀绝望,好比在地狱里挣扎。不过大家也会有...
评分帮别人在网上定的书,正好别人休假了,于是我没事时翻着看。对我这个音乐白痴来说,其实一直没有概念“管风琴”到底是什么样的音色,只是看了书中的插图后才恍然大悟,欧洲教堂中的那些巨大无比的家伙原来就是管风琴啊。刚翻开就被第一章的前言吸引了:“所谓的高雅艺术,不骄...
图书标签: 音乐 马慧元 随笔 管风琴 古典音乐 音乐随笔 艺术 散文
本书是作者继《北方人的巴赫》、《管风琴手记》之后又一本谈音乐的书,让人惊喜的是,内容更为丰富且颇具价值。开篇第一部分当然还是作者的练琴笔记和对作品、音乐家的札记。这些文字是作者学琴、练琴、演奏、读书、听音乐会、看DVD中的真实感受,用她特有的细腻而丰富的语言描绘出来。第二部分是作者编译的一些音乐家的评论和分析文字,如兰多芙斯卡谈音乐,让我们可以看到大师是怎样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在音乐之外,本书第三部分还特别的讲述了管风琴的简史,并附有大量的管风琴照片。如果说教堂建筑是欧洲建筑的代表,那么管风琴就是教堂建筑的精华。这些照片足以让我们体会到管风琴建筑艺术的华美与辉煌。
与作者在音乐偏好上的差异,以及对作者某些具体观点的不认同,丝毫没有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兴趣,相反,它们吸引我更加仔细的阅读书中的每一句话。正如作者所言:名家之言,也只是一家之言,读者要有点“免疫力”才行。此书于我的最大价值,恐怕就在于,作者以自己对音乐的“亲密接触”式体验,传达了其对音乐更具本质性的思考,这种思考不可避免的触发了我自己对音乐的深入思考。尽管我的思考所得与作者的一些具体结论可能互异,但读者独立的思考,恐怕恰恰是书的作者所希望看到的那种“免疫力”吧。 是硬币就有两面。在我看来,作者在书中细致且深刻的强调了音乐这枚“硬币”的一个侧面,对硬币的另一面言说不足。当然,这也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人永远不可能同时看到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即使借助镜子,你的注意力在某个给定时刻,也只能落在两面中的一面上。
评分从第117页开始,酣畅淋漓读下来的感觉真好,之前《北方人的巴赫》是一边读一边按图索骥找碟,累坏了。
评分看久了就觉得很一般了
评分非常喜欢,很有共鸣
评分略有干货
管风琴·看听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