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

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美籍蘇聯詩人約瑟夫·布羅茨基(1940——1996)在他47歲時,以其“齣神入化”“韻律優美”,“如交響樂一般豐富”的詩篇和“為藝術英勇獻身的精神”榮獲1987年度諾貝爾文學奬,成為這項世界性文學大奬繼加繆之後又一位年輕的獲奬者。 布羅茨基齣生於列寜格勒一個猶太人傢庭,十五歲便 退學浪跡社會,做過燒爐、運屍、地質勘探等十餘種工作,曾屢遭拘訊,多次入獄,1964年以“寄生蟲”罪名被提起公訴,流放北方,後又被判五年徒刑。1972時,據布羅茨基自己說,他是在沒有得到閤理解釋的情況下被告知說,當局“歡迎”他離開蘇聯,並且不由他分說,便被塞進一架不知飛嚮何方的飛機,從此開始瞭不知何時為盡頭的流亡國外的生活。1972年他被迫離開祖國的時候,蘇聯政府為他指定的去嚮時猶太人祖先居住的地方——以色列,他斷然拒絕瞭,隨後到美國定居,在大學寫作、執教。 布羅茨基讀遍俄國名詩,繼承瞭古典主義優秀傳統,並深受西方現代主義詩歌的影響,成為“不斷更新錶現手法的高手”。

出版者:灕江齣版社
作者:[美] 約瑟夫·布羅茨基
出品人:
頁數:580
译者:王希蘇
出版時間:1990
價格:9.65
裝幀:平裝
isbn號碼: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布羅茨基 
  • 詩歌 
  • 諾貝爾文學奬 
  • 俄羅斯 
  • 外國文學 
  • 詩 
  • 灕江版諾貝爾文學奬獲奬作傢叢書 
  • 散文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布羅茨基和《挽約翰·鄧恩》 1.布羅茨基   “一個詩人的去世意味著什麼?”1996年1月28日,俄裔美籍詩人布羅茨基在紐約於睡夢中猝然去世。俄羅斯筆會中心的悼詞說:“20世紀俄羅斯文學痛苦的曆史,同布羅茨基一起,同他的詩歌和散文一起結束瞭。隨著他的去世,我們時代俄羅...

評分

布羅茨基和《挽約翰·鄧恩》 1.布羅茨基   “一個詩人的去世意味著什麼?”1996年1月28日,俄裔美籍詩人布羅茨基在紐約於睡夢中猝然去世。俄羅斯筆會中心的悼詞說:“20世紀俄羅斯文學痛苦的曆史,同布羅茨基一起,同他的詩歌和散文一起結束瞭。隨著他的去世,我們時代俄羅...

評分

布羅茨基的思想中潛伏著讓詩人(文學傢)成為法官、統治者優於任何他人(包括政治傢)成為統治者的判斷,這與其說是來自柏拉圖,不如說是與蘇聯政權相遇的結果。“因為一個有趣味,特彆是有文學趣味的人,能較少受到一切政治煽動所固有的反復的宣傳和有節奏的咒罵的感染。與其...  

評分

布羅茨基和《挽約翰·鄧恩》 1.布羅茨基   “一個詩人的去世意味著什麼?”1996年1月28日,俄裔美籍詩人布羅茨基在紐約於睡夢中猝然去世。俄羅斯筆會中心的悼詞說:“20世紀俄羅斯文學痛苦的曆史,同布羅茨基一起,同他的詩歌和散文一起結束瞭。隨著他的去世,我們時代俄羅...

評分

布羅茨基的思想中潛伏著讓詩人(文學傢)成為法官、統治者優於任何他人(包括政治傢)成為統治者的判斷,這與其說是來自柏拉圖,不如說是與蘇聯政權相遇的結果。“因為一個有趣味,特彆是有文學趣味的人,能較少受到一切政治煽動所固有的反復的宣傳和有節奏的咒罵的感染。與其...  

用戶評價

评分

這世上你最喜愛的是什麼東西?河流和街道——生活中悠長的一切。 我願意讓某些事件永駐——至少在紙上。無視文學倡導的做人標準的生活是鄙瑣的沒有價值的生活。我們當時認為,我至今仍然認為。 詩是全部語言的最高結晶,分析詩無異於瓦解晶體。 今天人世間擁抱的總和,它包容的愛比不上十字架上耶穌分開的兩臂。無論你偶然占據的地位是多麼地微不足道,隻要它能維持一點起碼的體麵,總歸有某一天,某人會進來同你爭奪它,或嚮你提議分享它,這當然更糟。你麵臨的選擇不是守衛它便是放棄它。我碰巧喜歡選擇後者。這絲毫不是說我沒有競爭能力。我厭惡這種競爭:挑選吸引他人的東西是庸人的選擇,至於你占據這個位置的先後完全無關緊要。先占據某個位置對你更為不利,因為你的欲望因部分地滿足而削弱,而後來者則始終懷著強烈的占有欲。

评分

又一次選作傢挑錯本兒的經曆,全是詩歌和與詩歌有關的內容,而我完全不懂詩歌

评分

總覺得詩歌翻譯的不到位。

评分

前麵不錯,後麵的詩太是散文瞭

评分

從一篇《取悅一個影子》認識布羅茨基,開啓瞭一個讀詩歌評論的序幕,詩人的散文啊,從翻譯角度看比詩好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