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兰德(1905—1982),俄裔美国作家、哲学家。青年时代从苏联流亡美国,以其小说和哲学闻名于世。小说《源泉》(The Fountainhead)1943年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并为她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至今仍以每年超过10万册的数量再版。1957年《阿特拉斯耸耸肩》(Atlas Shrugged)出版,成为美国历史上仅次于《圣经》的超级畅销书,被誉为对美国影响最大的10本书之一,全球累计销售近亿册。
安·兰德推崇理性,认为人的最高美德便是理性;她不顾传统舆论的偏见,力倡个人主义,认为不能使个人利益得到最大伸张的社会,就不是理想社会。她的客观主义哲学自20世纪50年代起风靡美国,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她本人也成为美国青年崇拜的偶像。
安·兰德一生著述百余种,根据她的生平拍摄的纪录片和故事片曾获奥斯卡奖。1982年安·兰德去世,此后美国创立了许多兰德书友会和专门研究安·兰德思想的机构。
发表于2025-04-11
源泉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在今天,一本700页的书有些令人恐惧,有人把安.兰德这本《源泉》 定位为励志小说,我怀疑万念俱灰的人是否还有力气读完这本书。我认为这本书绝非励志小说那么简单,它渗透着哲理,但是没有说教之感,我读这本“砖头”一样的书的感觉是很爽,但是很少有激动的想要甩开膀子...
评分《源泉》这部小说,对于以追求感官刺激、情节离奇为阅读目的的读者来说,可能不受欢迎。因为它的情节虽然堪称诱人,人物塑造堪称成功,但是它的主题还是在于表现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难免有时会给人一种说理的感触,特别是书中人物对话时。——有时这样的对话长达一两页...
评分申请季告一段落,估计把essay发在这里。 Analytical Writing: Choose someone, fictional or nonfictional, historical or contemporary, whom you consider to be a leader. Suppose you are this person's primary advisor. How would you advise this person and why? ...
评分1.《源泉》的文学价值平平。老实说,这个文笔我就能轻松达到。兰德既没有探索文字形式的可能性,也没有显示对人生世相的洞察;既没有把握瞬间的细腻感受,也没有直面永恒的存在之思。支持她写作的只是一股气力:“只有像我这样才是对的!”这固然很好,但是只有气力是写不出好...
评分一 你永远无法伪装成一个天才,除非你本来就是。 但你仍可以无限接近伟大。 安兰德,这个美国二十世纪的偶像,一个被印在海报、T恤、餐盒上的人,一个俄罗斯人,一个右翼作家,一个哲学家,同时居然还是一个女人。 安兰德怀着非凡的勇气和像火车头一样执拗的力量不顾一切地在...
图书标签: 安·兰德 小说 美国文学 哲学 个人主义 外国文学 自我完善 源泉
《源泉》的主人公洛克是一个诚实而坚强的建筑师,他志在启蒙社会,却在大学毕业前夕被学校开除,他的设计风格被社会视为异端,一度沦落到去采石厂当小工。他深爱的女人也处处和他作对,并与他的夙敌结了婚。最后,他答应无偿为政府设计经济实用房,但他的设计被政府主管部门任意修改,万般无奈之下,他抗起炸药包就把建到一半的楼炸回了砖头瓦砾。在法庭上,他也同样孤军奋战,为自己作为天才的原创行为(911份子大概还没出生呢)自辩:“创造是各己私事,是天赋权利,维护创造也是同等天赋个人的权利。”那个时候著作权、知识产权等概念还未曾为人们所认同。结果罗克被认定为“狂人”,并因此而无罪释放。
华纳德最后那句话真是令人感伤。
评分尝试了三次没法熬过一半,大概说明我跟安兰德绝缘了。夹带私货这事儿当然无可厚非,但整本都在过度强调作者个人的理想主义就看得人很难受。只凭气力去写,所以也就气力感染人。人物脸谱化如样板戏,作为个人主义的圣经故事读读ok,作为小说还是算了吧。
评分别写成小说更好看吧,写成小说这后半段的霸道总裁推倒我的线路总让我严肃不起来
评分大概是最近看过的最厚的书了。很好看,流行70年果然是有原因的。书中的洛克太强大了,能够这样清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在乎所有他人的评判,平静地面对所有不公平,仍然坚持初衷,这简直不像是一个人,或者这是所有的先驱者的品质吧,不是凡人能企及的。相反的,华纳德,先是以一个反面人物,大boss出现,却发现是个天良未泯的人。他最后的妥协,和最后的反抗让我尤其伤心难过,甚至抵过了洛克胜利的喜悦。普通人的我,大概至多能做到多从本心出发做自己的判断,而非人云亦云吧
评分我终究只是个二手货
源泉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