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丝•N. 施克莱(Judith N. Shklar,1928—1992),美国政治理论家,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历任美国政治哲学与法哲学协会主席、美国政治科学协会主席、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研究员等。对法国和美国政治思想传统有精深研究,为自由主义作了独树一帜的辩护,对约翰•罗尔斯、理查德•罗蒂等人产生过重要影响。
代表作品有:《政治思想与政治思想家》(Political Thought and Political Thinkers)、《美国公民权》(American Citizenship)、《守法主义》(Legalism)、《平常的恶》(Ordinary Vices)以及The Faces of Injustice、After Utopia: the Decline of Political Faith等。
发表于2025-04-10
平常的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势利是一种对人不平等相待,从而使人受到伤害的恶劣品质。人们有时会有意识地势利,这个大家都熟悉。但有时,势利可能是无意识的,比如精英们在人均985的圈子里混久了,会不自觉说出“我要是如何如何没准就得去二本了”,这话在费尽力气才考上、还考不上二本的人听来肯定很刺耳...
评分Resisting the avalanche Bernard Williams Ordinary Vices by Judith Shklar Harvard, 168pp, £14.95, October 1984, ISBN0674641752 Immorality by Ronald Milo Princeton, 273pp, £24.70, September 1984, ISBN0691066140 Judith Shklar’s Ordinary Vices is a wise,...
评分「夜讀」花了近半個月的時間啃下這本上架建議寫著/政治理論/的書。拋開政治立場與統治手段(因為和太多歷史背景及政治演變相關太過深門)討論了各種個人之惡。好在舉例中引用了不少文學作品,可能會認為這樣的論據不具有論證的邏輯嚴謹,但都能歸結出創作源於生活本真的洞見。 ...
评分 评分势利是一种对人不平等相待,从而使人受到伤害的恶劣品质。人们有时会有意识地势利,这个大家都熟悉。但有时,势利可能是无意识的,比如精英们在人均985的圈子里混久了,会不自觉说出“我要是如何如何没准就得去二本了”,这话在费尽力气才考上、还考不上二本的人听来肯定很刺耳...
图书标签: 哲学 政治哲学 社科 社会 恶 朱迪丝·施克莱 政治 政治理论
在西方的基督教教义中指出人的七宗罪——贪食、色欲、贪婪、伤悲、暴怒、懒惰、傲慢,是人类性格的深渊面,而施克莱在本书中提出了“平常的恶”的概念,认为残酷、虚伪、傲慢、背叛和愤世嫉俗等,不过是浅滩暗礁,以充满活力和野蛮的方式成为人类性格的瑕疵。 施克莱从一批伟大的作家的作品 的解读——莫利哀和狄更斯的虚伪,简•奥斯汀的势利,莎士比亚和孟德斯鸠的愤世嫉俗,霍桑和尼采的残酷,康拉德和福克纳的背叛——揭示了恶的本质及其影响。她审视了它们的破坏性影响,及其对政府和公民的影响。
《平常的恶》是一本智慧、聪明、心思细腻的书,它讨论了各种个人之恶——残忍、虚伪、势利等——的危害与价值。施克莱教授探究了这些恶的重要性,哪些恶比其他恶更坏,它们可以为社会作出何种积极贡献,以及在不同社会中,这些恶的含义有何种差别。 ——伯纳德·威廉斯
(1)关注寻常之恶。它们不仅出现在私人领域中,也会产生公共影响。(2)内容本身丰盈,更触动我的是写作本身:采用暂且称为思想史的进路,洞察力有余,使得难以被概念分析捕捉的力量在故事中得以呈现;但是论证清晰不足,或者skr本不致力于体系化的理论建构?!进一步,如果采取一个可取的概念框架,本书的洞察力会因此被减弱吗?
评分与其说是对残忍、虚伪、势利、背叛、厌世五宗恶进行批判,不如说是试图导入一场又一场的优雅论辩。说一个人残忍,下论断是片面的,残忍有私德和公德之分,违背私德而于公德有益,捍卫所谓民族大义,这一宣判就值得再商榷。其他恶行同样被作者置于限定语境中而莫衷一是,跟辩论法的思路倒相符的。我认同书中的几个观点:其一是“恶”来源于恐惧,为达成不安之后的认知不协调而采取的心理策略,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心理和道德空间,恶不可避免;其二是内在品格与公共职权这一对矛盾,也有文化土壤的问题,比如“兄弟子女犯罪作为亲人对其庇护不算不正义”,因文化而异;其三,国家是垄断暴力之正当使用的组织,是爱国和民族主义者的反躬自省,引自韦伯。具有独立思想叩问之效。所以,不失为一本优质的哲学书。
评分写作风格古典博雅,难怪自视极高、孤芳自赏的施派门人对斯科拉也是毕恭毕敬。内容上,此书对自由主义作了独特的辩护,也许是《政治自由主义》《偶然、反讽、团结》最重要的思想源头之一。主要谈了在自由民主政制的公私领域里随处可见的几种寻常之恶,不作概念分析,不刻意寻求论证结构,通过故事讲道理。关注对这些恶的不同排序可能引发的政治后果:万恶残忍为首,虚伪无伤大雅且有必要,过分敌视虚伪容易走向暴怒的厌世,导致残忍……简言之,以对残酷的恐惧为自由主义奠基,再根据自由主义社会的要求来判断这些恶的价值。装帧虽骚但美,编译认真,但还是发现了几个错误,扣一星以资鼓励。
评分亚里士多德主义者思考善,康德主义者思考恶,孟德斯鸠站在中间,马基雅维利和蒙田则觉得个人品格比概念界定更重要。全书想要回答或者说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自由主义者不能轻易地为某些恶附上过高的道德要求:残忍、虚伪、势利、背叛和厌世都在自由主义的运行中起到某种必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把其中的某一种放在最高的位置上,就自然预示着其他的恶相对地被容忍了。胡适说自由主义者的道德就是“容忍比自由更重要”,那么施克莱的贡献就是提醒我们容忍什么同样重要,更重要的是引入蒙田的视角:好的自由主义者不能单单祈求制度的塑造力,也要对某种品格有所坚守,虽然这种品格很难用清晰的语言加以描述、在多元社会的背景下也绝不会整齐划一。译者整体表现不错,有个别译法可以商榷,无碍阅读与理解。
评分多了一个思考角度 作者视残忍为首恶 我觉得是的——翻译不错
平常的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