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一己之福

追寻一己之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蒲慕州,1952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1975),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埃及学博士(1984)。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系及人类系兼任教授。著有专书:《墓葬与生死——中国古代宗教之省思》、《尼罗河畔的文采——古埃及文选》、《中国文化史》(与熊秉真合著)、《法老的国度——古埃及文化史》。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蒲慕州
出品人:
页数:295
译者:
出版时间:2007-3
价格:2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32544417
丛书系列:早期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宗教 
  • 历史 
  • 蒲慕州 
  • 海外中国研究 
  • 民间信仰 
  • 中國上古宗教史 
  • 民间宗教 
  • 思想史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宗教史研究的目的之一,是在设法了解一个宗教传统中人们的生活与宗教的关系。如果某一种宗教传统能够在一群人之中流传长久,除了其教义之外,必定是由于这种宗教信仰能够与人们的生活契合。本书运用大量的文献、考古材料,并结合西方宗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中国古代,尤其是汉代及其以前的中国民间信仰的状况进行细致的分梳和辨析,追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发展的大势,从人外力量的性质、感应式的宇宙观、死亡与死后世界、人的神化等方面来看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特点。并提出从官方、知识分子、民间三方面解读古代宗教现象的方法,为更准确地理解佛教、道教形成之前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状况,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是我国第一位埃及学博士,先为台湾“中研院”研究员,中学和西学的双重视角,使本书成为中国上古民间信仰研究的重要著作。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这个标题容易引起误解,不过作者也提到了,一已不只是个人,也可能是家族,反正是不敬鬼神了,特别是经过近代的折腾,大家都不知能有什么信仰了. 该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作者利用新出文献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信仰做出了与习见不同的结论,这就是:中国在道教形成和佛教传入前存在着宗教...

评分

这个标题容易引起误解,不过作者也提到了,一已不只是个人,也可能是家族,反正是不敬鬼神了,特别是经过近代的折腾,大家都不知能有什么信仰了. 该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作者利用新出文献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信仰做出了与习见不同的结论,这就是:中国在道教形成和佛教传入前存在着宗教...

评分

这个标题容易引起误解,不过作者也提到了,一已不只是个人,也可能是家族,反正是不敬鬼神了,特别是经过近代的折腾,大家都不知能有什么信仰了. 该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作者利用新出文献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信仰做出了与习见不同的结论,这就是:中国在道教形成和佛教传入前存在着宗教...

评分

其实很费力的想去很好地看完蒲慕洲的《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不过还是没有完成。没有细看,电子版的书令人难以静下心来看。我之前有一个意愿是去复合中国古代的精神世界,应该有一些原始的宗教被我们误解。留下了的东西是精英的东西,精英的思想。而民间的一些...  

评分

这个标题容易引起误解,不过作者也提到了,一已不只是个人,也可能是家族,反正是不敬鬼神了,特别是经过近代的折腾,大家都不知能有什么信仰了. 该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作者利用新出文献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信仰做出了与习见不同的结论,这就是:中国在道教形成和佛教传入前存在着宗教...

用户评价

评分

不是很新颖,但是很全面朴质的一本书

评分

董仲舒胜过巫者,儒家经费有神力的故事,可见知识分子所具有的观念与民间信仰的心态。也可从官方宗教与民间信仰之间相互竞争的角度来了解。官僚知识分子代表的是帝国,他们推毁民间的淫祠驱除巫者,从某方面看可以说是一种宗教迫害官方宗教迫害非正统的地方祀祠,其目地主要是政治而非宗教本身。228

评分

严谨,应该与余英时《东汉生死观》相观照

评分

第一章·引论(三)民间信仰之定义,该章节定义实在混乱,一时说民间信仰是一种宗教心态,一时又等同于信仰活动,认为也是一种宗教信仰。赞一下他的文献梳理清单。其他的章节论述应于作者概念的扩大,多数资料繁复而不得细析,甚至多有遗漏。此外,余英时的汉代生死观研究显然比蒲更得要义。【《巫蛊之祸的政治意义》(蒲慕州)与《对于「巫蛊之祸的政治意义」的看法》(劳幹)】

评分

第一章·引论(三)民间信仰之定义,该章节定义实在混乱,一时说民间信仰是一种宗教心态,一时又等同于信仰活动,认为也是一种宗教信仰。赞一下他的文献梳理清单。其他的章节论述应于作者概念的扩大,多数资料繁复而不得细析,甚至多有遗漏。此外,余英时的汉代生死观研究显然比蒲更得要义。【《巫蛊之祸的政治意义》(蒲慕州)与《对于「巫蛊之祸的政治意义」的看法》(劳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