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君宜,原名魏蓁一。因投身“一二九”运动而参加革命,从此个人命运与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历史缠绕在一起。她是——清华高材生,热血青年,党的干部,作家,编辑家,背负精神十字架的反思者。
发表于2025-05-01
思痛录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比季羡林的《牛棚杂忆》更加触目惊心。因为这是一个老党员,她看到了“文革”的前前后后,甚至包括解放以前红区的“抢救运动”,从那个时候开始,在党内就已经埋下了“文革”的引线。 如果说季羡林的经历只是一个知识分子个人的惨痛经历,只是北大这块“社会缩影”中的小小呈现...
评分1986年深秋的一天,母亲从康复院回来(她在康复院时每逢假日我们都接她回家),坐在书桌旁对我讲:“我不行了,说不定哪一天就完了。我要立遗嘱,你拿纸拿笔来给我记录。”她那时的身体状况比刚进康复院时差一些,又犯过一次病,使她几乎失去了恢复的信心。当时我知道她心里很难...
评分作者从延安整风运动写起,直至十年文革,对其间的历次社会运动中自身及周围知识分子的经历进行了记录。 从怀抱理想参加革命的青年,虽经委屈但对党依然忠诚信任,到逐步走上领导岗位的中年,坚决执行上级命令,主动或违心的整人,再然后就是被整,逐步醒悟,开始反思,老年后开...
评分有关历史的价值和意义,托克维尔曾说过这样一句格言:“当过去不再照亮将来时,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人们不但需要了解历史中光明的记忆,也在失败的历史阴影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中国有关历史的传承和书写是很特殊与尴尬的,自秦汉以后至近代以前,官修的历史往往美化当朝,诋...
评分作者记录了延安整风到粉碎四人帮这十几年中各种运动的荒诞,可贵的是责人容易责己难,作者作为这些运动的受害者、参与者更多的反思了自己,同时也对这些运动对执政党肌体带来的伤害痛心疾首。但更可贵的是虽然饱受折磨,作者在结语中依然体现出的赤诚之心。这个结语的写作之日...
图书标签: 回忆录 韦君宜 历史 文革 知识分子 政治 中国 文学
《思痛录(增订纪念版)》以1998年5月北京十月文艺版《思痛录》为底本,参考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版《思痛录》加以增补修订,另收入作者怀人反思的散文22篇,全面展示作者的沉痛之思。
编辑推荐
《思痛录(增订纪念版)》编辑推荐:亲历“左祸”——从“抢救运动”到“文革”,痛苦反思。
名人推荐
露沙之路向延安,大砭沟头去又还,抢救过关多少劫,追求民主自由难。
——李锐
《思痛录》值得一读,而且不可不读。因为从这样一部作品中可以看出某一个时代的人情世态以至政治风云。它不仅是一部勇于暴露黑暗的书,而且是一部“孤愤之书”。蒲松龄自称他的《聊斋》是孤愤之书,其实《思痛录》的孤愤还千百倍于《聊斋》,它不仅把千百万普通人都写成牛鬼蛇神,而且这些“普通人”也竟被逼以“牛鬼蛇神”自居,一点也不想反抗。
——黄秋耘
把知识分子看成异类或敌人,或潜在的敌人,是完全错误的。而这点,正是我们几十年来(包括解放以前在内)很多难于收拾的特大错误的基本原因之一(另一基本原因就是必须内部“天天斗”)。
——曾彦修
“肃反”+“反智”:直到文化大革命,也未能超越这个模式。
——邵燕祥
我觉得她一直背负着一个精神的十字架。她为什么支撑病体顽强把《思痛录》写下来?她认为,这些教训太深刻了,太惊人了,太荒谬了!不写下来,良心不得安宁,她背上的十字架放不下来。她的《思痛录》,就是这么直面历史,直面人生,思考我们的历史教训,这也是很有胆识的,也是她晚年重要的一部书。最近几年文艺界没有一本书超过《思痛录》。
——唐达成
《思痛录》如同一块精神化石,将成为下世纪人们了解这个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和理解中国革命的入门之书,必读之书。《思痛录》的意义不仅仅属于韦君宜个人,而是成为20世纪末中华民族的一个精神座标,成为投身革命的一代知识分子大彻大悟的典型象征……把《思痛录》的意义和巴金的《随想录》并称,并非过誉。
——邢小群、孙珉
这样的人写这样的书,写不出什么新意来,无非就是当年我多么多苦,怎样怎样被迫害的,但我仍然深深爱着……概括为一句话“某某虐我千百遍,我待某某如初恋”。
评分这样的人写这样的书,写不出什么新意来,无非就是当年我多么多苦,怎样怎样被迫害的,但我仍然深深爱着……概括为一句话“某某虐我千百遍,我待某某如初恋”。
评分真正的忏悔录。剖析老公杨述的那一章点明了她那一辈人的真正的绝望;初版的文字截止于89年春天。。。
评分五颗星不足以表达
评分#2016007
思痛录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